秣马晨征意,心旌乱晓衙。
低回怜鹤影,消息问藤花。
紫藓春前绿,娄山雨后霞。
丰林千里梦,渺渺落天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赏析内容应包括诗人的情感、手法、意境、表达效果等方面。考生要充分理解诗意,然后结合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进行分析。

(1)

秣马晨征意,心旌乱晓衙。(译文:喂饱战马准备出征,内心烦乱,不知该往哪里去。)

“晨征”是出征的意思。“秣马”,即喂马,指整备行装准备出行,这是古代出行前的准备工作。“心旌乱”,形容内心纷乱。“晓衙”指早朝,这里代指朝廷。

(2)

低回怜鹤影,消息问藤花。(译文:回头顾盼着那飞翔的鹤影,探询这藤上的消息。)

“低回”意为徘徊、回旋。“怜”,“爱”的意思,怜惜。“消息问”,打听,了解。“藤花”指藤蔓上的花朵。

(3)

紫藓春前绿,娄山雨后霞。 (译文:春天到来之前,紫色的苔藓已经泛绿,雨后的娄山映衬着晚霞。)

“紫藓”即青苔,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以人的感情,写苔藓的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娄山”,地名,今四川綦江县一带山地,这里借指山中。“雨后霞”,指雨过天晴,天空中的云彩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4)

丰林千里梦,渺渺落天涯。(译文:广阔的森林里藏着千年的梦想,我漂泊在遥远的天地间。)

“丰林”是茂密的树林的意思。“千里梦”,指梦想。这里指梦中的美景。“渺渺”,辽阔的样子。“落天涯”是说远走他乡、远离家乡,与“千里”相对应,写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答案】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天,作者由渝州(今重庆)入蜀途中所作。全诗四句,每句七字,一气呵成,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想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写清晨出发,心情不宁。次句写诗人在行军途中的迷茫与困惑。三、四句写沿途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