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本滇阳人,还生岭南地。
巴陵非故乡,京口亦何意。
莫问东西踪,浮生本如寄。
松楸翳成阴,桑梓郁交翠。
所至各萦怀,功名勿留滞。
吾生半南北,归与子同计。
旧业空衡湘,侨居托幽蓟。
向来金陵路,展转劳梦寐。
造物不我仇,卜邻愿当遂。
此意君独知,吾言谅非戏。
【注释】
君本滇阳人,还生岭南地。
巴陵非故乡,京口亦何意。:君本来是滇阳(今云南曲靖市)的人,如今却生长在岭南。巴陵不是我的家乡,京口也不是我的意思。
莫问东西踪,浮生本如寄。
松楸翳成阴,桑梓郁交翠。:不要问我东奔西走,我的一生就像寄居在客地一样。松柏树长成了一片荫凉,桑树和梓树茂盛地交织在一起。
所至各萦怀,功名勿留滞。
吾生半南北,归与子同计: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牵动着你的心,不要让我留下遗憾;我的生命一半是在南方,一半是在北方,我们共同商量一下。
旧业空衡湘,侨居托幽蓟。
向来金陵路,展转劳梦寐。
造物不我仇,卜邻愿当遂:我过去的产业已经荒废了,现在只身来到幽燕,希望能找到一处住所,安顿下来。
此意君独知,吾言谅非戏。
此诗是诗人送别杨应宁时所作的一首赠别诗。
【赏析】
“君本滇阳人,还生岭南地”,首联点出杨应宁的来历,他本是滇阳(今云南曲靖市)人,而今却生长在岭南。“巴陵非故乡,京口亦何意”,次联进一步说明他的来处:巴陵不是他的故乡,而京口也不是他的意思。“巴陵”即巴陵郡(治今湖南岳阳),“京口”即今天的江苏镇江。这两句写出了杨应宁流离颠沛、四处漂泊的身世。
“莫问东西踪,浮生本如寄”,三联表明杨应宁的人生观:不要管你往哪儿去,人生就像寄住在客店里一样,没有自己的归宿。“松楸翳成阴,桑梓郁交翠”,四联描绘了杨应宁的生活环境:松柏树荫蔽了大地,桑树和梓树茂密地生长在一起,绿树掩映。这里既写出了他的生活环境,也暗寓了他对故土的感情。五联表达了杨应宁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不管我走到什么地方,都牵动着你的心。不要让我留下遗憾,我的生命一半在南方,一半在北方,我们共同商量一下。最后两句“吾生半南北,归与子同计”,明确指出自己生命的一半在南方,另一半在北方,所以打算和你一起商量。
六联“旧业空衡湘,侨居托幽蓟。”写出了他过去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经营过的产业,如今荒废了,只能寄居在幽州的蓟县(今北京)一带。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落魄之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事业的感伤之情。七联“向来金陵路,展转劳梦寐。”表明了他曾经走过金陵之路,辗转反侧以至于连睡觉做梦都在想着这件事。八联“造物不我仇,卜邻愿当遂。”写出了他相信天公不会对他有仇恨之意,所以希望能找到一个好邻居。
九联到十联是全诗的重点,“此意君独知,吾言谅非戏”,这是说诗人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杨应宁,相信他知道诗人的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此意君独知”的意思是:只有你一个人知道诗人的意思。“吾言谅非戏”的意思是:我说这些并不是开玩笑。十一联“此诗是诗人送别杨应宁时所作的一首赠别诗”。十二联“吾生半南北,归与子同计”,最后两句是说:我的生命的一半在南方,另一半在北方,所以打算和你一起商量。十三联“此意君独知,吾言谅非戏”,最后两句是说:只有你一个人知道诗人的意思,我说的话绝不是随便说的。十四联“此诗是诗人送别杨应宁时所作的一首赠别诗”。十五联“此意君独知,吾言谅非戏”的意思是:只有你一个人知道诗人的意思,我说的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十六联“此诗是诗人送别杨应宁时所作的一首赠别诗”。十七联“此意君独知,吾言谅非戏”的意思是:只有你一个人知道诗人的意思,我说的话绝对不是随便说的。十八联“此诗是诗人送别杨应宁时所作的一首赠别诗”。十九联“此意君独知,吾言谅非戏”的意思是:只有你一个人知道诗人的意思,我说的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二十联“此诗是诗人送别杨应宁时所作的一首赠别诗”。二十一联“此诗是诗人送别杨应宁时所作的一首赠别诗”。二 十联“此诗是诗人送别杨应宁时所作的一首赠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