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览京口,遥登浮玉峰。
江山伟形观,远睇开尘蒙。
时无故人在,独往遗形踪。
别来十五年,我友游江东。
同心不相值,迹与参商同。
君今领民社,王事方在躬。
宁能纵耳目,或可披心胸。
幽怀倘予忆,愿寄南归鸿。
【译文】
我过去游览京口,登临浮玉峰。
江山伟岸壮观的景象,远远望去尘垢蒙蔽。
当时没有故人相伴,独自离去踪影难寻。
离别已十五年了,我的朋友游历江东。
同心而不相值,足迹与参星商宿一样。
你现在统领民众,王事在身躬行。
岂能放纵耳目,或许能抒发胸臆?
幽思倘使我怀念,愿寄南归的大雁传书。
【注释】
- 览:观看
- 遥登:远登上
- 浮玉峰:山名
- 开尘蒙:尘雾弥漫,形容山高路险、云雾缭绕。
- 故人:老朋友
- 遗(wéi)形踪:留有痕迹
- 王事:指公务
- 王事方在躬:王事正在亲自处理。躬,亲自。
- 宁:难道
- 纵耳目:纵情于耳目,意即纵情享乐
- 披心胸:敞开胸怀
- 幽怀:深藏的情怀
- 予:我
- 鸿:大雁
- 南归:回到南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在赴任前写给友人的赠别之作。全诗四联各具特点,第一联写景起兴;第二联写景抒情;第三联借物抒情;第四联以情结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我昔览京口”,点明送别的地点是在京口,京口是今江苏省镇江市。“遥登浮玉峰”,是写登山观景,浮玉峰在今天的江苏省丹阳市西北,这里用“浮”字来形容山峦起伏,形象而生动。“江山伟形观,远睇开尘蒙”两句写远眺所见景色。“尘蒙”指山间烟雾迷漫,视线不清,突出了京口山势之险峻。
第二联转入抒情:“时无故人在,独往遗形踪。”这里用典,“故人”指老朋友,“遗形踪”意为形影相随,表示自己孤身一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孤独感。“别来十五年,我友游江东。”这两句表明自己和朋友分别已经十五年了,但朋友依然在江东一带活动。
第三联“同心不相值,迹与参商同”,是说尽管心心相印却不得相见,就像参星和商星永远相隔一样。“参”和“商”都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两个星座。参星和商星在天空中永远相对而行,永不相交,常用以比喻彼此心意虽好却不能相见的朋友。
末联“君今领民社,王事方在躬”,意思是你现在担任百姓百姓的职务,国家事务正处在你的管理之下。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新任职的祝贺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惋惜。“宁能纵耳目,或可披心胸”是说即使不能纵情享乐,也许能够开阔胸怀。这里的“耳目”是指人的视听感官,“披心胸”是指打开心扉,尽情畅谈。最后两句“幽怀倘予忆,愿寄南归鸿”,是说如果思念朋友,就希望像大雁一样飞回他那儿去。这里的“幽怀”指内心的情怀,“南归鸿”是指南飞的大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愿意为朋友效劳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