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山月白,仙桂已成丹。
云到中秋净,溪当午夜寒。
飞飞乌绕树,齿齿石依滩。
极目烟波迥,乡关入望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回所作的。下面是对每句的详细解释:
南平山月白,仙桂已成丹。
南平指的是福建省南部的山区,这里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月亮在山上显得格外明亮,如同一颗晶莹剔透的白玉,让人不禁想起那古老的神话传说中的仙桂。
云到中秋净,溪当午夜寒。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时候的天空清澈明朗,没有一丝云彩。溪水在午夜时分也变得寒冷起来,仿佛能感受到大地在这一刻的寂静与宁静。
飞飞乌绕树,齿齿石依滩。
鸟儿在空中飞翔,它们的翅膀拍打着树枝,发出“飞飞”的声音。石头则在河岸上排列成行,它们的形状各异,有的像牙齿一样锋利,有的又像是锯齿状的,给人一种坚韧有力的感觉。
极目烟波迥,乡关入望难。
放眼望去,远处的烟波浩渺,无边无际。家乡的大门似乎就在前方,但又觉得难以触及。这种情感既是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也是一种对未知未来的期待。
注释:诗中描述了南平山月的明亮和中秋节的清冷,以及鸟儿和石头的形状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南平山月、中秋之夜、鸟儿和石头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