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条韦,青青照田圃。
二月神龙不行雨,绿阴婀娜宿鹦鹉。
桑韦正含滋,鹦鹉来哺儿。
鸣鸠戢其羽,戴胜无降时。
忙杀蚕姑摧散丝,宫中筐筥那得知。
一丝两丝缫未尽,倦点牙筹上堂寝。
健蛾鼓翅摇春魂,踏碎珊瑚黛眉损。
桑韦桑韦好归根,城南斤斧星月屯。
潞州别驾宜少恩,豹鞯骑士身虎文。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桑条韦:指的是用桑条编制的篮子或包裹,通常用来装载东西。

  2. 青青照田圃:形容桑条编成的器具颜色鲜亮,如同翠绿色一样,常用于农田中。

  3. 二月神龙不行雨:在农历二月(即春季)时,由于某些原因,天上的神龙不再降下甘霖,即雨水。

  4. 绿阴婀娜宿鹦鹉:形容树木茂盛,枝叶繁茂,仿佛是绿色的鹦鹉栖息其中。

  5. 蚕姑摧散丝:蚕姑娘正在努力工作,将丝线从桑叶上收集起来。这里“摧散”表示蚕姑娘正在辛勤地工作。

  6. 宫中筐筥那得知:皇宫里的筐和竹篮里装满了收获的丝,但外面的人却无法知晓。这里的“筐筥”是古代的一种盛放丝物的容器。

  7. 丝丝缫未尽:指缫丝过程还在继续进行中,丝线尚未完全绞合在一起。

  8. 倦点牙筹上堂寝:形容蚕姑娘因为劳累而感到疲倦,只能休息,不能继续工作。这里的“点牙筹”是古代一种计数工具,用来计算工作量或者时间。

  9. 健蛾鼓翅摇春魂:描述了蚕姑娘振翅飞翔的场景,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10. 踏碎珊瑚黛眉损:比喻蚕姑娘在劳作时,用力过猛,以至于破坏了自己的眉毛。这里的“踏碎珊瑚”形容动作激烈。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农桑劳动的辛苦和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桑条韦、蚕丝等农业工具与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形象,如蚕姑、蚕姑娘等,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整首诗既展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又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