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二十年,闻善思允蹈。
四岁知诗书,八岁勤洒扫。
十三为文章,光泽春雨膏。
十九学渐富,士林有称号。
瀛洲名滥入,君亲思未报。
高步望登堂,爝火求就燥。
迨今又十载,不觉壮夫到。
彬彬犹未能,碌碌何足道。

【注释】

  1. 碌碌何足道:庸碌无为的人不值得一说。
  2. 二十年:二十年的学龄时间。
  3. 闻善思允蹈:听到好的教诲就想效仿,付诸行动。
  4. 四岁知诗书:四岁时已经懂得了读书识字。
  5. 八岁勤洒扫:八岁开始勤劳地打扫卫生,比喻从小养成的好的习惯。
  6. 十三为文章:十三岁就开始写文章。
  7. 光泽春雨膏:形容文采出众。
  8. 十九学渐富:十九岁的时候学问逐渐增长。
  9. 士林有称号:在士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10. 瀛洲名滥入:名字被传到了瀛洲(神话中的仙山)。
  11. 君亲思未报:没有报答过君王和父母。
  12. 高步望登堂:高远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进入朝廷做官。
  13. 爝火求就燥:比喻自己的力量小如一点火星,但仍然努力去追求光明。
  14. 迨今又十载:到现在已经十年了。
  15. 不觉壮夫到:不知不觉间已经长大成人了。
  16. 彬彬犹未能,碌碌何足道:虽然已经很有才学(彬彬),但是仍然觉得自己很平庸(碌碌,庸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从幼年至成年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他对于学识与道德修养的重视和自我评价的谦虚。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诗人从幼年开始学习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勤奋和好学精神。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反映了他的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诗人的自我评价和反省。诗人认为,虽然他的学识和才能已经相当丰富,但在面对更高要求的道德修养方面,自己仍然感到不足。这种自我批评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自律,也反映了他对于个人成就的清醒认识。
这首诗通过回顾诗人的学习过程和个人成长,展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谦逊和自律的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