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梗已汗漫,托栖仍未宁。
身外虽无馀,举目亦充庭。
十口可谁捐,敝笥满六经。
纷纶系手泽,不独遗毡青。
疏琴载馀响,瘦鹤驱伶俜。
转徙谅非难,肩毂恒未停。
物贵心反役,岂为善存灵。
细咏卜居篇,永服陋室铭。
【注释】
- 偶书:即“偶成”,是诗人随手写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作品。
- 浮梗:漂浮的草茎;比喻飘泊不定的游子。
- 汗漫:水气弥漫的样子,这里指无目的地漂泊。
- 托栖:寄托栖息之所,这里指寄身之处。
- 身外:指自己之外,意谓除了自身之外,别无所有。
- 余:多余。
- 六经:儒家六部经典著作的总称。
- 敝笥(sì):破旧的竹箱。
- 疏琴:弹奏时琴声稀疏的琴。
- 伶俜(líng péng):孤独凄凉的样子。
- 肩毂:(车辕前横木)的代称。
- 物贵:世间万物都以人为贵。
- 反役:返归服役,这里指回归尘世。
- 灵:通“聆”,聆听。
- 卜居篇:《庄子·逍遥游》里说:“古之真人,以目视意知,不以心用。”后人据此作《卜居》,以寄托其志趣。此处泛指有寄托情怀的作品。
【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情短制,作者以“偶书”的形式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开头四句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漂泊不定。“浮梗已汗漫”,“已汗漫”,表明了作者漂泊的心境。“浮梗”比喻自己如同漂浮不定的水草,随风飘荡,无法停歇。而“托栖仍未宁”则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无奈和彷徨。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别无所有,这是何等的悲哀!然而,尽管身处困境,但作者并没有放弃希望。“身外虽无馀”、“举目亦充庭”两句,表达了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并不抱怨,反而觉得充实的心情。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乐观的心态,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十口可谁捐”,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只有十口人,那么他们可以共同承担生活的压力。而“敝笥满六经”,则是说即使自己的书籍已经破旧不堪,但其中仍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纷纶系手泽,不独遗毡青”,则是对前面诗句的进一步深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身处困境,但并不因此而忘记曾经的成就。无论是手泽还是毡青,都不会轻易地被遗忘。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尊重和怀念,也体现了他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追求。
“疏琴载馀响,瘦鹤驱伶俜”,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虽然手中有琴,却难以发出美妙的旋律;虽然心中有鹤,却只能独自徘徊。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转徙谅非难,肩毂恒未停”,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身处困境,但并不因此感到绝望。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继续前行。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决心和勇气,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它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追求,也有对过去的尊重和怀念。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情之作,也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