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楼阁枕山腰,十月梅花笛里飘。
江绕孤城横大别②,秋残芳草问前朝③。
玄都再入桃先种④,石镜曾窥迹未遥⑤。
俯尽中原成感慨,兵戈群盗几时销⑥。

【注释】

①藩:指藩镇。金宗师:指金太祖完颜函,即“金太祖”的简称,这里泛指金朝的开国皇帝。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蛇山峰上,相传是东汉末年名士黄鹤子在此炼丹乘鹤而去的地方。孝廉:指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因汉代以孝行为重,所以选官时注重品行。②大别:山名,位于安徽安庆境内。③前朝:指唐代。④玄都:指佛教中的净乐天宫。⑤石镜:指石头做的镜子。⑥兵戈群盗:指战争和强盗。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当时诗人正在黄州。诗人在黄州期间,曾多次登临黄鹤楼,凭吊古人,感怀今情,写下了不少诗篇,这是其中的一首。

首联“仙人楼阁枕山腰,十月梅花笛里飘”。诗人写景,先写楼阁,再写梅花,把楼阁和梅花联系起来。楼阁建在山腰间,楼阁中吹着笛声,仿佛仙人居住在这里。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楼阁描绘得生动活泼,富有诗意。

颔联“江绕孤城横大别,秋残芳草问前朝”。诗人写诗人登上黄鹤楼后,眼前的景象。大别山横亘在长江之滨,江水环绕着这座孤城,秋天已经来临了,而那曾经繁华过的前朝之地却只剩下了荒芜的芳草。诗人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将大别山、长江和前朝的繁华景象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秋天的画面。

颈联“玄都再入桃先种,石镜曾窥迹未遥”。诗人继续写诗人在黄鹤楼上所见所思。诗人再次登临黄鹤楼,看到桃花已经盛开,诗人不禁想起了玄都宫。同时,诗人还看到了那块石头镜子,他曾经从这里窥视过远方,但他的足迹还未走远。诗人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将桃花、玄都宫和石头镜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大别山上看到的美景。

尾联“俯尽中原成感慨,兵戈群盗几时销”。诗人在黄鹤楼上俯瞰整个中原大地,感到世事沧桑,感慨万分。同时,诗人也在思考战争和强盗何时才会结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尾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中原大地、战争和强盗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诗人在大别山上所看到的美景和所思所忧,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忧虑。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