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荒掷岁华,三载荡天涯。
狼藉移双鬓,间关散五蛇。
砧催南浦怨,风送北堂嗟。
梦转鸡鸣候,犹知是有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中所表现的意境,注意答题时先指出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点明情感或主旨。本题要求赏析“有家”一诗。
此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游子思归图:年华已逝,三载漂泊天涯,鬓发已斑。在羁旅中度过漫长岁月的诗人,如今终于结束了长达三四年的流浪生涯。诗人此时最想看到的是家乡的山山水水。
“狼藉移双鬓”,形容自己鬓发凌乱、容颜憔悴。诗人漂泊在外,长期离家,自然少不了要思念家人。“间关散五蛇”,指自己漂泊在外,远离家乡亲人,像被驱赶的野马一样,到处流离转徙。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砧催南浦怨”中的“砧”字,指捣衣石,是捣衣时发出的声音。“北堂嗟”,指北堂内传来哀怨之声。诗人漂泊在外,心中难免生出许多愁绪,而这种愁绪又无处排遣,只好借捣衣声来发泄心中的悲怨,以解乡愁。这两句写诗人漂泊他乡,听到捣衣声,更增添了思家的伤感。“梦转鸡鸣候,犹知是有家。”意思是说,当夜半时分,我梦见自己回到家中;虽然身处异地他乡,但我知道这是自己的家。
【答案】
(1)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游子思归图,表现了作者久居异乡,身不由己,思念故土和亲人的强烈感情。
译文:
岁华已逝,三载漂泊天涯,鬓发已斑。在羁旅中度过漫长岁月的诗人,如今终于结束了长达三四年的流浪生涯。
鬓发凌乱、容颜憔悴,诗人漂泊在外,远离家乡亲人,像被驱赶的野马一样,到处流离转徙。
砧声催人,捣衣声里透出阵阵哀怨,诗人漂泊他乡,听到捣衣声,更增添了思家的伤感。
我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中;虽然身处异地他乡,但我依然知道这是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