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寄情真,片石亦名醉。
溪风吹不醒,山月照清寐。
惟应刘公荣,箕踞日相对。
醉石
沉醉寄情真,片石亦名醉。
溪风吹不醒,山月照清寐。
惟应刘公荣,箕踞日相对。
注释:
- 沉醉寄情真:沉醉之中寄托了真挚的情感。
- 片石亦名醉:这片石头也可以叫做醉石。
- 溪风吹不醒:溪水吹拂,却无法使人清醒。
- 山月照清寐:山中的月亮照亮了宁静的睡眠。
- 惟应刘公荣:只有刘公才能享有这样的荣耀。
- 箕踞日相对:刘公坐着,太阳照着他,形成一幅画面。
赏析:
这首《西林三十二景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作品。全诗共十首,每首都描绘了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象。这首诗描绘的是“醉石”的景象。
诗人用“沉醉寄情真”来描述自己对这片石头的感情。这里的“沉醉”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喝酒,更是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深深的情感。而“寄情真”则表明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没有任何虚假。接着,“片石亦名醉”进一步强调了石头与酒的关系,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溪风吹不醒,山月照清寐”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石头在自然环境中的安静状态。溪水轻轻吹过,似乎没有带走任何痕迹,只有石头依旧在那里静静地躺着。而山中的月亮又带来了宁静和安宁,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寂静无声,只有石头和明月相伴。
“惟应刘公荣,箕踞日相对”则是对主角的形象描绘。这里提到的“刘公”可能是某个人物,或者是作者自喻。而“箕踞”是一种坐姿,表示悠闲自在的状态。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展现了主角的悠然自得和超然物外。同时,“日相对”则暗示了这种悠然的状态是在白天进行的,阳光明媚,让人心情愉悦。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李东阳作为文人对于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