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贸山长在,濠梁客始归。
楝花双树合,杨柳五株微。
兄弟争投笏,乾坤共拂衣。
承家元有禄,宗族幸无饥。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点明离别之因,次句点出离别之情,三四五句写景抒情,最后两句是送别时赠言,以慰其归乡之思。
“古贸山长在”,古贸山即今天的泰山。“长在”即永远存在,这里指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濠梁客始归”,据《庄子·秋水》载:庄子钓于濠梁之上,见两小鯈鱼斗而相伤,游者以为乐,庄子曰:“子为是乎?”曰:“我知之。”庄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游者笑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于是庄子悟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决也!”故“濠梁客”指游于濠梁之上的人。
“楝花双树合,杨柳五株微”,此二句用比喻手法写景,意喻兄弟情深似海。“楝花双树”即楝花树上结的两个果实;“杨柳五株”即杨柳上结了五个果实,这里用以比喻兄弟二人。“合”字用得妙,既形容两个兄弟相聚的情景,又暗寓兄弟二人团聚的喜悦和兴奋之情。“微”字则暗示他们虽团聚但还只是开始,离家乡尚远。
“兄弟争投笏”一句,化用典故。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任东晋吏部尚书,人称谢公。他经常手执麈尾,与客人谈话时总是用手杖拄地,然后从容谈论,从容不迫。一次,他与朋友王羲之等人在会稽郡(今浙江绍兴)游览兰亭,大家兴致很好,就在兰亭修了座新亭。王羲之就写了篇序文寄给谢安,并邀请他来作序。谢安看了以后,提笔在序文上写道:“谢安、谢万兄弟,共登冶城,临望京邑,薰风自南,拂之万叶,可以高咏。”后遂用“投笏”、“投袂”来形容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情谊。“争投笏”就是争相投笏于地,表示要追随兄长而去的意思。
“乾坤共拂衣”,此句化用典故。据《世说新语·雅量》记载: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从小聪明过人,长大后却隐居不出。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官,他说:“我如果为官,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随风飘荡不定;我如果做官,就像地上的水一样,流到何处便到哪里。”后来,有人请他出来做官,他就披散头发,挽起袖子,像神仙一般地走了。“乾坤共拂衣”就是说兄弟二人一起离开家乡,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承家元有禄,宗族幸无饥”,此句意为:承袭家业,本来就有俸禄,宗族中有幸没有饿肚子的人。这两句是对前面“喜中都司理兄参军兄解官同归”这一送别情景的总结和回应。
【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得十分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开头四句写别时情景。“古贸山长在”,古贸山即泰山,古人常把泰山视为永恒不变的圣境。《庄子·秋水》中有一段话,讲了一个名叫庄周的渔夫的故事,庄子在濠水之畔垂钓时,看到两条小鱼相互追逐争斗而相互伤害,觉得这不值得高兴,就对弟子说:“你看那鱼儿相互追逐争斗而相互伤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是否真正快乐呢?我告诉你啊,它们是无知的。”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而不是物质的享受。所以当庄子听到濠水边有人嘲笑鱼儿互相追逐争斗而相互伤害时,便说:“你们这些人真是糊涂啊!你怎么知道它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呢?其实它们的快乐就在于自由自在。”这就是所谓的“逍遥游”。因此“长在”即永恒的存在。接下来两句写兄弟离别之情。“濠梁客”指庄子的朋友惠施。惠施曾游于濠梁之上,庄子问他为什么感到快乐。惠施说:“你看到什么了?”庄子说:“我没有看到什么。”惠施又问:“你没有看到什么吗?”庄子说:“你没有看到什么。”惠施说:“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庄子说:“你在濠水的中央筑起了土坝来,又在岸边堆起了柴火来,你在那里干什么呢?”于是惠施说:“我看到一个鱼在水中游动。”庄子说:“你也看到了一条鱼在水中游动吗?”惠施说:“是的。”庄子说:“你又怎么知道它就是一条鱼呢?”惠施说:“我看到它的鳍呀。”庄子说:“你又怎么知道它是一条鱼呢?”惠施说:“我又看到它的尾巴呀。”庄子说:“你又怎么知道它是一条鱼呢?”就这样,惠施和庄子从白天一直争论到太阳落山,直到天色完全变黑了才结束。后来庄子感叹道:“我们两人的辩论已经结束了吗?还没有呢!我们两人辩论的内容已经很多了,但是还没有结束呢!我们两人辩论的方式已经改变了,但是还没有变化呢!我们两人辩论的胜负还没有分出结果来,但是还没有决定呢!我们两人辩论的道理还没有被理解明白,但是还没有被理解清楚呢!我们两人辩论的是非还没有得到确认,但是还没有被确认呢!我们两人辩论的对错还没有得到肯定,但是还没有得到肯定呢!现在你又要回到家乡去了,我们两人辩论的事情还没有完呢!你回家去了以后再来和我辩论吧!”惠施听了庄子的话后非常惭愧,从此再也没有和庄子争辩过问题了。因此后人常用“辩口利腹”来讥讽那些善于诡辩的人。“兄弟争投笏,乾坤共拂衣”两句则是写兄弟二人离别时的激动心情。据《晋书·谢安传》记载: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小时候聪明过人,长大后却隐居不出。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官,他说:“我如果为官,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随风飘荡不定;我如果做官,就像地上的水一样,流到何处便到哪里。”后来有人请他出来做官,他就披散发、捋袖子、像神仙一样地去了。这里用典是为了表现兄弟二人离别时的激动心情。“乾坤共拂衣”即兄弟二人一起离开家乡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承家元有禄,宗族幸无饥”两句是对前面的概括和回应。“元有禄”指家族世代相传的食禄;“无饥”指家族中无人挨饿。意思是:承袭家业,本来就有俸禄,宗族中有幸没有饿肚子的人。这两句是对前面“喜中都司理兄参军兄解官同归”这一送别情景的总结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