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寺无僧住,深春有客登。
画廊阴护竹,诗壁雨垂藤。
大法何龙象,名山亦谷陵。
我来闲吊古,吟望暮云层。

【注释】

①经:经过。

②深春:深春时节,山间气候温暖潮湿。

③画廊:指寺院廊房。

④何龙象:何人如龙似象。

⑤谷陵:山陵,这里指山中陵墓。

⑥来:我。

⑦吟望:吟咏眺望。

⑧暮云:傍晚的云雾。

⑨层:层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吊古怀乡诗。诗人在登临名山五峰寺时,见其残破荒凉,无人烟,不禁感叹起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兴衰无常,于是写下此诗。全篇以“经五峰寺”为题,从寺的残败入手写起,进而写登寺所见,最后归结到吊古怀乡之情。

首联“残寺无僧住,深春有客登”,点明题意,说明作者所游之地为荒废之五峰寺。颔联“画廊阴护竹,诗壁雨垂藤”,描绘了五峰寺残破荒凉的景象:廊房被阴雨笼罩,翠竹掩映其中;诗堂前长满苔藓,藤萝缠绕其间。这既是对五峰寺荒凉景象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内心感情的流露。

颈联“大法何龙象,名山亦谷陵”两句,由寺景过渡到人生哲理的感悟。“大法”指佛教的广大教义。“龙象”喻佛法无边,能镇服众生。“谷陵”,指山中的陵墓。《楞严经》曰:“佛土名阿鼻海,地狱名阿鼻汤。”这里暗喻五峰寺虽地处名山,却也是佛教禁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我来闲吊古,吟望暮云层”,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吊古”即凭吊古迹,借古思今。“暮云”,既指夕阳西下时的云层,又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诗人登上五峰寺,看到寺庙残破荒凉,不由得想到历史上许多朝代的兴盛与更替,从而产生对历史兴亡的思考。而眼前的景色,则更加深了这种思考。因此,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在五峰寺闲逛,凭吊古代遗迹,望着暮色中的云雾层叠”。这一诗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