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频年说募兵,黄龙羯虏几时平。
儿童月下吹芦管,半是秋风塞上声。
注释:在三辅,即长安附近地区,频繁地谈论招募士兵的事情。黄龙羯虏,指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几时才能平定?儿童在月光下吹着芦管,其中一半是来自秋风中的塞上声。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有感》。诗中通过“三辅”与“黄龙羯虏”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民族统一的渴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
三辅频年说募兵,黄龙羯虏几时平。
儿童月下吹芦管,半是秋风塞上声。
注释:在三辅,即长安附近地区,频繁地谈论招募士兵的事情。黄龙羯虏,指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几时才能平定?儿童在月光下吹着芦管,其中一半是来自秋风中的塞上声。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有感》。诗中通过“三辅”与“黄龙羯虏”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民族统一的渴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
《漫兴》 世事如蕉鹿,悠悠那可凭。 徉徜自有适,疏懒任无能。 酒贳东邻老,书来北岳僧。 身同猿狖侣,长啸向烟藤。 注释: - 世事如蕉鹿:比喻世间的事务如同变幻的云烟,难以捉摸。 - 悠悠那可凭:表示对世间事物的无奈和迷茫。 - 徉徜自有适:指自己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 - 疏懒任无能:形容自己懒散,无为而治。 - 酒贳东邻老:购买酒菜请邻居老人喝。 - 书来北岳僧:收到从北方来的僧人寄来的书信
吴中杂兴 家在临泽国,疏柳画楼边。 野屿烟藏寺,湖田水接天。 莼鲈时入馔,箫鼓晚归船。 诗酒留连地,风光易岁年。 【注释】 1. 人家:这里指诗人自己。 2. 吴中: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3. 杂兴:即随感之作。 4. 家在临泽国:指家乡位于临泽县一带,临泽是汉代的一个县,属会稽郡。 5. 疏柳:稀疏的柳树。 6. 画楼:装饰精美的楼阁。 7. 野屿烟藏寺:指山中小岛隐没在烟雾之中,仿佛是寺庙。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境僻稀人迹,寻幽方独行: - 注释:环境偏僻,很少有人经过。在寻找幽静的地方时,我独自前行。 -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的自然环境,强调其独特性与宁静之感,通过“寻幽”二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探索。 2. 泉从树杪落,云向石边生: - 注释:泉水从树梢落下,云雾缭绕着石头生长。 - 赏析:这两句诗以具体的景象展现了山中水的灵动与云的飘渺
吴淞晚行 驿路晚悠悠,行人促去舟。 乡心悬落雁,客梦入新秋。 泽气蒸云起,江声带雨流。 松陵看欲近,沽酒慰离忧。 逐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驿路晚悠悠,行人促去舟。” - 解释:驿站的道路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漫长和空旷,而旅人则急于离开,催促着即将启航的船只前进。 - 译文:驿站的路在黄昏时显得那么漫长,行者匆匆催促着船儿出发。 - 关键词:"驿路"、"悠悠"、"行人"、"催"、"舟"
晚步 晚步荒村外,桥通古岸斜。 数声牛背笛,几片日边霞。 云暗归鸦树,潮回落雁沙。 隔江人语乱,灯火见渔家。 注释: 晚步:傍晚散步。 步:走。
怀徐伯臣宋子明王亮卿宣允则诸君不见故人书,故人情转疏。 相看一别后,今已十年馀。 水国寒云渺,山窗夜月虚。 可堪秋欲半,落叶遍庭除。 诗句释义: 1. 怀徐伯臣宋子明王亮卿宣允则诸君:我思念着徐、宋、王、张四君和宣允则诸君。 2. 不见故人书,故人情转疏:因为没有收到老朋友的来信,所以感情变得疏远。 3. 相看一别后,今已十年馀:我们上次分别到现在已有十年多了。 4. 水国寒云渺,山窗夜月虚
【注释】:辞家赴国难,万里向金微。 辞别家乡奔赴国家危难,长途跋涉向着边疆的金微地区。 寒日明朱戟,秋霜带铁衣。 寒冷的太阳照耀着红色的兵器,秋天的霜冻覆盖在铁甲上。 黄云随阵落,白雁傍人飞。 随着军队的移动,黄云飘散;白色的大雁伴随着人飞翔。 不斩楼兰将,长驱誓不归。 誓不斩杀敌人,长驱直入决不回返。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出塞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雄浑
【注释】 明妃:指王昭君。王昭君出嫁匈奴,成为汉朝与匈奴和亲的使者。“自”是自从、从一开始的意思。一自:从一而始。“谁怜”即有谁知怜惜。度:出使、远行。玉门关:汉西域的重要关口,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小方盘城附近。沾衣:泪水湿透衣服。 奉帚:扫帚,借指打扫庭院。旧时恩:过去的恩情。 见月空凝思,闻笳欲断魂:月夜中,看到明月会想起远在异地的人;听到胡笳曲声,想断魂,形容思念之深。 早遂:很快实现。安边
```text 知己难为别,相携白下门。斜阳江上树,野水驿边村。 旧业归心在,清时直道存。凄凄霜月夜,尊酒共谁论。 ``` 赏析: 本诗为《金陵别施平叔秋官》, 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深情。李时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首句“知己难为别”,点明了主题,表达了知己难为别的心情;第二句“相携白下门”,描绘了与友人相携而去的场景,白下门是南京的城门之一
【注释】 诸社:这里指同乡的士人。社,古时同乡之人聚会的地方,也泛指同乡之人。丈摧:指诗人的朋友。摧,音催,这里是拜访的意思。携酒:携带美酒。过访:来访。 词流:即文人雅士。多逸兴:有丰富的才情和兴致。命酌:邀请对方喝酒。 秋逾净:秋天的水更清澈。逾,超过。 林花:树林中开放的鲜花。寒更香:冷了反而更香。更,更加。 共知:都懂得。闲里适:在清静中感到愉快。宁记:不记住。 醉中狂:醉酒时放纵自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来回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译文:我当初在濠州起兵,首先崇仰拥戴太阳之心;如今我在江南平定叛乱后,便成为支撑天下的支柱。 注释: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崇捧日之心:拥戴太阳的心志。鼎: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权。擎天之柱:撑天的柱子
【注释】 红妆:女子的红色脂粉。莲衣:荷花的花瓣。莲房:荷花的花托。西风:秋风。香: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写初秋景色的七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荷塘风景画。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 日射红妆映水光,踏歌荡桨过秋塘。 太阳的光线照在红妆般的荷花上,映出一片灿烂的水光。脚踏着歌声,荡着船桨,穿过秋天的池塘。 莲衣落尽莲房老,犹有西风莲叶香。 荷花的花瓣落下了,花蕊也枯萎了
普光寺赐璧峰金禅师 沙门号璧峰,五台山愈崇。 固知业已白,此来石壁空。 能不为禅缚,区区几劫功。 处处食常住,善世语庞鸿。 神出诣灵鹫,浩瀚佛家风。 虽已成正觉,未入天台丛。 一朝脱壳去,人言金璧翁。 从斯新佛号,盏水溢蛟龙。 飞锡长空吼,只履挂高松。 年逾七十岁,元关尽悟终。 果然忽立化,飘然凌苍穹。 寄与璧峰翁,是必留禅宗。 注释: 1. 沙门号璧峰,五台山愈崇:僧人被称为璧峰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释义: 破虏平蛮,功劳超越古今之人; 出将入相,才能兼具文武之才。 注释: 1. 破虏平蛮:平定叛乱,征服蛮夷。破虏,指平定北方的蒙古、瓦剌等少数民族的叛乱。平蛮,指平定南方的交趾、安南等少数民族的叛乱。 2. 功贯古今人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成就跨越了古今,无人能与之相比。 3. 出将入相:出自《史记·张良列传》
《广陵与孟十七酌》是明代李时行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高楼花扑玉缸香:在高楼的花香扑鼻的玉质酒缸中,客人被吴地美丽的女子歌声所吸引,她的热情和歌声使客人陶醉。 2. 爱客吴姬歌兴长:喜爱这位热情的吴地女子,她的歌声让人兴致盎然,不愿离去。 3. 沉醉不知君别去:沉浸在歌声之中,以至于没有留意到主人即将离去,直到醒来才发现自己还躺在酒炉旁边。
注释: 国朝,指明朝。谋,谋略。策,策略。士,这里指人。翰苑,翰林院,古代皇家的文学研究机构。文章,指文章。家,这里指有声望、有成就的人或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明朝官员陶安的诗。诗中称陶安为“国朝谋略无双士”,赞其智谋过人;又以“翰苑文章第一家”称赞其文章写得好,是文学造诣最高的人。整首诗表达了对陶安才能和成就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