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西来山色秋,但闻长笛不胜愁。
故人家在清江上,潮满门前月满楼。
【注释】
怀包参军:怀念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谏臣,字公仁,世称“包公”,以刚直不阿、清廉自持著称。
极目西来:远望西来的群山。
长笛:指笛子,是一种吹奏乐器。
不胜愁:形容笛声之悠扬,令人愁肠寸断。
故人家:古时称自己的家为“故人之家”。
清江上:指长江之滨的乡村。
潮满门:指门前的江水涨满了,好像要把门淹没了一样。
月满楼:指月光映照在楼上,如同满月一般。
赏析:
首句“极目西来山色秋”,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远远望去,只见西来的群山色彩斑斓,秋意浓郁。这里的“极目”一词,表现了诗人对远方风景的无限向往和期待。而“山色秋”则直接点明了季节,使画面更加清晰。
第二句“但闻长笛不胜愁”,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和深化。诗人在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笛声如何美妙,而是通过“长笛不胜愁”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忧愁和无奈。这种忧愁并非源自于笛声本身的美妙与否,而是源于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第三句“故人家在清江上,潮满门前月满楼”,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展开和描绘。诗人的视线被引向了江边的村落,那里的故人们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而此时,江水已经涨得很高,似乎要将门户都淹没了。同时,明月也高悬在楼头,照亮了整个村庄。这一系列的景象既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