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望处即吴关,怀古情深复一攀。
湖上笙箫何日始,渡头车马几时闲。
青山庙废基空在,白鹤桥倾水自潺。
却问宋家兰上里,白烟如雨隔江还。
【注释】
西陵:即今湖北宜昌市西,长江北岸。吴关(吴国边境的关口):指吴国的旧地。怀古:怀念古代之事。攀:登高而望,引申为怀念。湖上:指长江中的三峡地区。笙箫:乐器,借指歌舞。何日始:何时才能结束。渡头:指渡口,泛指交通要道。几时闲:什么时候能闲适。青山庙:指黄鹤楼附近的青山庙。废基空在:已经荒废的地基还在。白鹤桥:《荆州记》:“当阳西南有白鹤山,上有白鹤观。”《水经注》:“江夏县东二十里有白鹤观,故有白鹤矶。”倾:倾斜。自潺:水流声。却问:询问。宋家兰上里:地名,今湖北监利县东南。白烟如雨:形容烟雾弥漫之状。《太平御览》卷二七引晋周处《风土记》:“襄阳郡南有白鹤山,山上有大溪,溪水甚清,烟云常起,谓之‘白烟’。”隔江还:隔着江面传来。还:回音。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人的诗。诗人在登临西陵时,触景生情,缅怀历史人物,抒发了深切的怀古之情。
第一句写登上西陵后所见景物:西陵是三国时吴国的军事要塞,也是屈原流放的地方,因此,登上这里,自然会勾起诗人对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的怀念。“怀古”二字统领全篇,是这首诗的中心主题。
第二句承“怀古”而来,进一步抒写自己的感情:我怀着对古人深深的怀念,又一次攀登这古老的山川。“复一攀”,说明自己不止一次地来到此地。诗人以一个“又”字表现了自己怀古之情的深长和执着。
第三句写诗人在长江中游一带的见闻感受:诗人登上西陵后,看到江中绿水青山,听到江边笙箫悠扬,感到十分惬意,真想长久驻足欣赏。可是,他很快又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因为他知道,这样美好的景色是不会长久的。所以诗人说:“何日始?”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眼前的美景?
第四、五两句写诗人的感慨与设想:诗人想到渡口车马往来繁忙,行人来往不绝;想到青山庙已荒废,白鹤桥已倾倒在滚滚流水之中。这两句从眼前景物联想到历史往事,既表现出诗人对现实变迁的感慨,又反映了他对历史沧桑的认识。
第六句写诗人的想象:诗人想象到宋家的故乡——兰上里来,那里的白烟袅袅升起,仿佛隔江传来阵阵歌声。“隔江还”,是诗人的想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整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语言明快自然,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家乡的殷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