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儿女面如雪,钱塘儿女脚如铁。
贩鲜海上不归来,夜夜吹箫望明月。

钱塘歌

钱塘江上龙光死,钱王宫阙今如此。

白发宫娃作远游,漠漠平沙千万里。

西北高楼白云齐,欲落未落日已低。

古人不见今人去,江水东流乌夜啼。

诗歌解析与赏析

1. 诗句释义与关键词注释

  • 【钱塘江上龙光死,钱王宫阙今如此。】
  • 钱塘歌中,汪元量通过“龙光死”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南宋王朝的灭亡和国运的衰微。这里的“龙光”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光辉和荣耀,而“死”则意味着这种荣光的终结。“宫阙”,指的是钱王的宫殿,也即南宋的皇宫,如今已是破败不堪,无法再映照昔日的辉煌。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历史的变迁画面,从昔日的繁荣到如今的荒凉,映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2. 译文与原文对照

  • 【钱塘江上龙光死,钱王宫阙今如此。】
  • 【白发宫娃作远游,漠漠平沙千万里。】
  • 描述了一位年老的宫女在荒凉的土地上行走的景象,她的身影显得孤独而遥远。“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青春的逝去,而“作远游”则暗示了她内心的无奈与悲哀。“漠漠平沙”进一步衬托出这片土地的空旷与寂寥,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苍凉的美。
  • 【西北高楼白云齐,欲落未落日已低。】
  • 描绘的是一幅西北高楼上飘动的白云图景,这些云彩仿佛在空中交织在一起,形态各异,但又似乎没有真正的归宿。“欲落未落”形容日落时的景色,既像太阳将要落下又似乎还未真正落下,给人一种朦胧而不确定的感觉。这一句通过对白云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迷茫、不确定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古人不见今人去,江水东流乌夜啼。】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时间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感慨。“古人不见今人去”意味着过去的人们已经消失或离去,而今天的人还在继续生活。“江水东流乌夜啼”则是用江水的流淌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同时“乌夜啼”也暗指夜晚乌鸦的叫声,增添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这一句通过对比古今人的差异和江水的流动,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无奈和人生的无常。

3. 历史背景与创作动机

  • 【钱塘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军占领杭州城后,汪元量作为南宋遗民目睹了满目疮痍的景象。他站在钱塘江边,目睹了曾经繁华的钱塘江畔如今只剩下荒凉和废墟,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钱塘歌》,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悲剧的感受。
  • 【弘扬国学·传承文化】:汪元量通过这首诗不仅抒发了个人的哀愁与失落,更是借古讽今,展现了对民族命运和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现实景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和共鸣,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结语

《钱塘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还能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和文化的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