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节偏逢雨,东风又酿寒。
榆烟今日断,杏雨几家餐。
堤草青犹短,山花湿未干。
折残河畔柳,遍插里门看。

诗句释义:

  1.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通常用来纪念先人,习俗上会吃冷食。
  2. 令节偏逢雨:这个节日本应是晴朗的日子,然而这天却下了雨。
  3. 东风又酿寒:东风本是温暖的象征,但这次却带来了寒冷的感觉。
  4. 榆烟今日断:榆树枝上的雾气已经消散,表示天气转晴。
  5. 杏雨几家餐:杏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雨时节,所以这里说“杏雨”。
  6. 堤草青犹短:堤边的草地还很青翠,但草的长度还不够长。
  7. 山花湿未干:山上的花朵因为雨水而显得有些潮湿。
  8. 折残河畔柳:河边的柳树因为风大被折断了。
  9. 遍插里门看:家门前插上柳条,作为春天的标志。

译文:

清明时节偏偏遇上下雨,东风又带来寒冷。
今天榆树叶上的雾气已散,杏花季节的春雨滋润了几家人家。
堤边的草还绿得不够长,山上的花儿因雨而未完全干燥。
河边的柳条被风吹断了一半,家门前都插上了柳枝以观春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清明节景象,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季的自然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首句点明了节气与天气的关系,接着通过“东风”这一元素引出了气候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凉意的氛围。随后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变化,如榆树枝上的雾气、堤旁的草色及山花的状态,进一步加深了这个场景的层次感。最后一句则用“柳条”这一细节来结束全诗,不仅呼应了开头的“寒食”,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希望和美好的联想。整体而言,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清明节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及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