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缥缈楼台出,翼野凭凌象纬赊①。
但见白云穿石洞②,不闻黄鹤下金沙③。
天空形胜蟠双郭④,市远烟光动万家⑤。
即使平成非禹绩⑥,至今江汉走龙蛇⑦。

【解析】

“峰”“翼野”是全诗的写景句,“缥缈”“凭凌”是全诗的描写句。“白云”“黄鹤”是全诗的抒情句。“蟠”“动”是全诗的议论句。赏析:首联写景,山峰高峻,楼台耸立;翼野广阔,象纬遥伸。颔联写景,只见白云穿石洞,不见黄鹤落金沙。颈联写景,天空形胜蟠双郭,市远烟光动万家。尾联抒情议论,即使平成非禹绩,至今江汉走龙蛇。此诗前二联写景,后二联议论。写景时,以“峰”“翼野”“缥缈”“凭凌”等词语修饰描写,写景时运用夸张手法,使景物形象更加鲜明。议论时,用反问句,使诗句显得更富有力量。

【答案】

次韵朴庵

山峰缥缈楼台出,翼野凭凌象纬遐。

但见白云穿石洞,不闻黄鹤落金沙。

天空形胜蟠双郭,市远烟光动万家。

即使平成非禹绩,至今江汉走龙蛇。

译文:

山峰高耸、楼台矗立,翼野辽阔、天地相连。只看见白云穿梭于石洞之间;听不到黄鹤飞过江边。天空雄伟壮丽,环绕着两城;市集远离喧嚣,烟雾弥漫、万家灯火。虽然平成时代不是大禹治水时期,但至今长江黄河仍然奔流不息、气势磅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抒怀兼有议论的七绝。

前两句“峰”“翼野”,写天目山的奇峰异壑,以及它的广袤无垠。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山的神奇,突出了山的高峻,也突出了山的美丽,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三、四句写山中云海、飞瀑流泉等自然景色,突出山势险要的特点。“缥缈”和“凭凌”,都形容山势高峻。“凭凌”是凭依、倚靠,形容山势高耸;而“缥缈”,则是飘忽不定的意思,形容云雾缠绕山间。这里把山比作“象纬”,说明其巍峨壮观,与“翼野”相映衬,进一步写出了山势之雄壮。这两句写天目山的雄伟壮观,也暗含着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祝愿。

五六句“但见白云”与“不闻黄鹤”,是写游目所见、耳所闻的自然景物,也是诗人的主观感受。“白云穿石洞”写的是山中奇观,“黄鹤下金沙”写的是传说中的仙景,都是虚写,意在言外。这两句写天目山的奇特景观,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美景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天空形胜蟠双郭,市远烟光动万家”,“虽”字承上启下,既照应了前面的“翼野凭凌”,又承接后面的“市远烟光”。意思是说,天空形胜地环抱在两重城郭之中;远处的烟霞映照着万家灯火。这两句是诗人对当时杭州城市繁华、商贾众多的真实描绘。

这首诗的前三联都是写景,后一联则抒发感慨。写景时,以“峰”“翼野”“缥缈”“凭凌”等词语修饰描写,写景时运用夸张手法,使景物形象更加鲜明。议论时,用反问句,使诗句显得更富有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