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叹长途,重整霜翎泛五湖。
色映银河天共远,影分瑶岛月同孤。
传书度塞迷寒雪,避缴投荒长绿蒲。
莫向芦花深处宿,错教鸥鹭夜相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每句的详细解释:

  1. 白雁 - 第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白雁”,这是本首诗中的主要意象。
  2. 南来北往叹长途 - 李益在北方与南方之间来回奔波,感叹这漫长的旅途。
  3. 重整霜翎泛五湖 - 经过长时间的旅行,白雁重新整理了它们的羽毛,准备飞越五个湖泊。这里的“霜翎”指的是经过冬日风雪后,白雁的翅膀和羽毛上的白色冰霜。而“泛五湖”则暗示着它们将飞越广阔的水面。
  4. 色映银河天共远 - 白雁的飞行轨迹与银河相接,天空与大地似乎融为一体,展现出辽阔的视野。
  5. 影分瑶岛月同孤 - 白雁的影子投射在远方的岛屿上,与孤独的月亮相伴。这里的“瑶岛”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岛上的宫殿或岛屿,而“月同孤”则形容月亮孤单地悬挂在天空中。
  6. 传书度塞迷寒雪 - 通过传递书信,白雁穿越了寒冷的雪地。这里的“传书”可能是指通过空中传递信息的方式。
  7. 避缴投荒长绿蒲 - 为了避免被捕捉,白雁逃到了荒废的地方,栖息在绿色的蒲苇丛中。
  8. 莫向芦花深处宿 - 劝告人们不要在芦苇花繁茂的地方过夜,以免成为白雁的食物。
  9. 错教鸥鹭夜相呼 - 错误地认为这些鸟类会相互呼唤,实际上他们不会这样。

译文

南来的北往的人啊,叹这漫长的行程。
重振翅羽飞越五湖水面。
色彩映照夜空,仿佛连接着天边。
影子落在瑶岛之上,与月亮共处一隅。
跨越严寒雪地,传递书信。
逃避追捕,来到荒凉之地。
栖息于绿蒲之中,躲避人类的干扰。
别在芦苇深处安家吧,误入歧途。
不要让鸥鹭误以为是同伴,其实不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白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方式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大自然和生命旅途的敬畏和感悟。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拟人化的手法,如“霜翎”、“瑶岛”、“月同孤”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同时,诗人也在表达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自然面前要保持谦卑和谨慎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