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非旧涂,后顾见怪石。
寻蹊屡登下,仰视股欲慄。
众块射空庭,侧直各自立。
诡象不止指,移步形已易。
但见交屈拿,往往如旗戟。
上有欲堕片,夫乃风吹出。
脚虚终不摇,古藓蚀半白。
日出照高溜,细缝见雨迹。
傍路容半足,僮竖每仆侧。
盘旋南得寺,穿涧行见汲。
不见参寥子,吟幽徒自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变化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以下是逐句释义:

巾子峰
出山非旧涂,后顾见怪石。
走出山林,看到熟悉的路变得陌生,回头看到奇怪的石头。这里的“怪石”可能是指山中的奇石异景,也可能是指山中的险峻地形。
寻蹊屡登下,仰视股欲慄。
沿着山路走了好几回,抬头看时都感觉腿在发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反映了山路的艰险。
众块射空庭,侧直各自立。
众多石头像箭一样射出,有的斜着,有的直着,它们各自站立在庭院中。这句诗以石头为比喻,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千姿百态。
诡象不止指,移步形已易。
奇怪的影子不断变幻,随着步伐的变化,形状也随之改变。这句诗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瞬息万变。
但见交屈拿,往往如旗戟。
只见交错的树枝如同拿枪的士兵,有时像旗帜,有时像戟。这句诗通过对树枝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树冠的结构。
上有欲堕片,夫乃风吹出。
上面有些快要掉下来的树叶,原来是被风吹落的。这句诗以风为媒介,揭示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脚虚终不摇,古藓蚀半白。
脚下的石头虽然虚了,却始终没有晃动。古老的苔藓已经侵蚀了一半的石头。这句诗通过时间的流逝,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和生命力。
日出照高溜,细缝见雨迹。
太阳升起,阳光照在清澈的水面上,水面上留下了雨滴的痕迹。这句诗以阳光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傍路容半足,僮竖每仆侧。
路边的空间只足够容纳半个人行走,童仆们常常跌倒。这句诗以童仆为对象,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盘旋南得寺,穿涧行见汲。
绕着山路向南走,穿过山谷可以望见汲水处。这句诗描绘了山路的曲折蜿蜒,以及水源的存在。
不见参寥子,吟幽徒自述。
见不到参寥子(唐代诗人),只好独自吟诵诗句抒发情怀。这句诗以“参寥子”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画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感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