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满园春日晴,桃花梨花飞素馨。
千竿万竿何菁菁,时时风雨闻秋声。
淇园阔节不足数,渭川绿玉难为称。
尔莫斸为化龙杖,虚劳万里升天行。
尔莫截作学凤笙,拘牵众乐相和鸣。
饰金缀玉非本性,不如抱箨全尔精。
高阳徒,箨冠生,引觞大嚼无俗情。
其如晋代竹林彦,枕曲眠糟损性灵。
却怪王猷多傲世,入门先问主人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诗为作者于唐德宗贞元四年(788)春日,在唐山郡任上所作,借咏竹以喻贤士,抒发了诗人对贤士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蝴蝶满园春日晴,桃花梨花飞素馨”,首句描写春天景色,写蝶儿飞舞,桃花梨花飘散着淡淡的清香。

“千竿万竿何菁菁,时时风雨闻秋声”。接着描写竹林,竹子郁郁葱葱,时见风雨之声。

“淇园阔节不足数”以下六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以竹自况,以竹喻人,通过描写自己与竹的亲密关系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淡泊的情怀。

“尔莫斸为化龙杖,虚劳万里升天行”,用《列子·汤问》中“龙嘘气成云,云固无雨”之语,说明竹虽可作为龙的交通工具,但终究不能升天,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尔莫截作学凤笙,拘牵众乐相和鸣”,用《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中“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周道如底,其直如矢;仰则观止,俯则察微。从彼南山,言采其蕨。于嗟乎驺虞,生而英姿,化为鹤鸣。河广鸟飞,山长有影。”之语,比喻竹虽能发出美妙的音乐,但终不能脱离世俗,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饰金缀玉非本性,不如抱箨全尔精”,用《周易·系辞上传》中“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君子舍随,何所益哉?危者安之,乱者治之,存者亡之,王者诛之。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之意,说明竹虽然可以装饰,但是竹的本质是质朴的,因此不要装饰得过于华丽,保持自己的本色才是最重要的。

“高阳徒,箨冠生”,这是引用《论语·先进》中孔子的话:“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高阳是个地名,这里代指隐居山林的人。诗人以竹自况,表明他愿意像竹子一样保持自己的本色而不去追求名利地位。

“引觞大嚼无俗情”,意思是说:饮酒吃饭,毫无世俗之心,表现出诗人高雅脱俗的性情。

“其如晋代竹林彦”,引用《世说新语》中王戎的故事。王戎年少时喜欢竹席,一次睡觉不小心压碎了一片竹皮。他的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王戎却毫不在意地说:“我年轻时就听说有圣人的心地宽广如天地,所以我才会这样。”

“却怪王猷多傲世,入门先问主人名。”最后两句又回到开头的“蝴蝶满园春日晴,桃花梨花飞素馨”,“蝴蝶”与“桃李”谐音,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答案】

译文:

春日里唐山人种竹,满院都是蝴蝶飞舞的景象。桃花梨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散发着淡淡清香。竹子高大挺拔,千竿万竿都显得十分茂盛。有时听到风吹竹叶的声音。淇园里的竹子虽然也很多,但是比起竹子来还是差远了,渭川的绿玉比竹子更难得一睹。你不要砍伐竹子去做成龙杖,那样就会白白劳累自己而达不到登天的目的。也不要把竹子做成箫去吹奏,那样就会拘束住许多乐器和谐鸣叫。你不要把竹子做成帽子戴在头上,那样就会束缚住你的本性。高阳山的隐逸之人啊,戴着竹制的帽子悠然自得地喝酒吃肉。他们不会因为晋代的竹林七贤而沾沾自喜,而是更加珍惜清高的情趣。可是奇怪啊,王猷太自负骄傲,一进家门就要打听主人的姓名。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首联描绘了一个春日里满园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氛。颔联写竹林中的景象,既写出了竹子的高耸入云又写出了风雨之声。颈联用淇园和渭川的竹子来作比喻,指出即使是再大的竹子也无法比拟真正的竹性。尾联写不要做龙杖和学凤笙,不要被世俗所拖累。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