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万籁,城郭起秋涛。
病色依双树,愁心感二毛。
香生黄菊细,寒傍白云高。
归去衡门下,凭谁读离骚。

西风吹万籁,城郭起秋涛。
病色依双树,愁心感二毛。
香生黄菊细,寒傍白云高。
归去衡门下,凭谁读离骚。

释义与译文:

西风劲吹,自然界的万千声音似乎都在响应,城市的建筑群在这秋风中显得格外壮观,仿佛波涛汹涌。我的身体状况不佳,面色如同两棵树一样苍白,内心也像两鬓的白发一样感受到了岁月的压力。菊花的香气在秋风中轻轻摇曳,而高耸入云的白云则映衬出秋天的寒冷。我渴望回到简陋的家园,那里有宁静平和的生活,但无人可以帮我解读屈原那悲壮的《离骚》。

赏析:

这首诗是佘翔于明代所作《晋安馆中纪怀十首》中的第六篇。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景象,诗人以西风、秋涛、病态的身体、萧瑟的树林和飘动的黄菊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通过比喻手法将个人的情感状态与外在的自然景观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最后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归隐之意和对古典文学的向往。整体上,此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世界及其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困境和追求。


注释:

  • 西风: 秋风的别称。
  • 万籁: 形容各种声响。
  • 秋涛: 秋日的江水波澜。
  • 双树: 指病弱的身体。
  • 二毛: 指两鬓的白发,常用于形容年老或衰老。
  • 香生黄菊细: 描述菊花香气细微,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 寒傍白云高: 高山上的白云显得更加寒冷。
  • 衡门: 古代的一种低矮的门户,常用来象征简朴的住所。
  • 离骚: 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这里借指屈原的作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自身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的忧郁情绪。诗中“西风吹万籁,城郭起秋涛”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变化,使得原本平静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为后文的个人感受铺垫了背景。诗人将自己的身体状况与自然景观相比较,“病色依双树”,“愁心感二毛”,通过这样的比喻,不仅表现了自身的不适,更透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结尾两句“香生黄菊细,寒傍白云高”以及“归去衡门下,凭谁读离骚”,则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以及对古典文学的向往,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敬。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状态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