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盛春城锦万枝,九天化日正迟迟。
运符圣德超千古,身幸儒冠际此时。
晨捧丝纶归玉署,夕陪鸳鹭泛金卮。
宿齐预拟明朝值,又悉丹诚向赤墀。
【注释】
追次:追忆,记念。少傅先生寿日:指王介甫生日。王介甫(1027年-1089年),名介,字太初,号安国,北宋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他于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中进士,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等职。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史称“庆历新政”。后遭奸人诬陷,被贬为陈州团练副使,徙永州的安置。嘉祐五年,复官至尚书令兼侍中,卒谥文忠。王介甫诗多感慨时政之作,风格豪健雄放。有《王文忠诗集》。
九天化日:天上的日,喻指圣君。迟迟:缓慢的样子。形容春光明媚。
运符:传递皇帝诏令。圣德:圣明的德性。超千古:超越千古之上。际此时:在此时此刻。
晨捧丝纶归玉署:早晨捧着传达圣旨的诏书回到朝廷。玉署,指朝廷。丝纶,即“诏书”。
夕陪鸳鹭泛金卮:晚上陪伴着高贵的官员,泛舟于金色酒器中。鸳鹭,指朝廷中的官员们。泛金卮,泛指游宴。
宿齐预拟明朝值:夜晚在斋房中等候第二天值勤。宿齐,指值宿。斋房。预拟,预先打算。值勤,指值班。
又悉丹诚向赤墀:再次表示忠诚之心,献给朝廷。丹诚,指诚心。赤墀,指朝堂台阶前的空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追忆王介甫生日而作。王介甫(1027-1089),名介,字太初,号安国,北宋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他是北宋“王安石变法”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等职。庆历六年(1046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史称“庆历新政”。后遭奸人诬陷,被贬为陈州团练副使,徙永州的安置。嘉祐五年,复官至尚书令兼侍中,卒谥文忠。王介甫诗多感慨时政之作,风格豪放雄壮。《全宋诗》收录其诗三卷。
首联两句写春天的景色与祥瑞之象。“花盛春城锦万枝”,花开满城,如锦似霞,繁华艳丽。“九天化日正迟迟”,天公赐福,阳光普照大地,温暖而和煦。
颔联两句写王介甫的政治才能和崇高德行。“运符圣德超千古”,他能掌握国家命运,英明神武,超越千古之上。“身幸儒冠际此时”,他自己也有幸成为儒生,在此时施展才华。
颈联两句写王介甫在朝廷中的地位与权势。“晨捧丝纶归玉署”,早晨捧着传达圣旨的诏书回到朝廷。“夕陪鸳鹭泛金卮”,晚上陪伴着高贵的官员,泛舟于金色酒器中。这里的“玉署”指的是朝廷中的高官,“金卮”则是指宴会中的酒杯,都是富贵的象征。
尾联两句写王介甫在朝廷中的地位与权势。“宿齐预拟明朝值”,夜晚在斋房中等候第二天值勤。“又悉丹诚向赤墀”,再次表示忠诚之心,献给朝廷。这里的“斋房”是指朝廷中的书房,“赤墀”指的是朝堂台阶前的空地。
这首诗以赞美王介甫为主题,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和祥瑞之象,展现了王介甫的政治才能和崇高德行;通过描绘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势,表达了对王介甫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