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同瞻此夜圆,楼台渐喜出云烟。
蟾光玉洁秋中候,桂影冰清雨后天。
吟处纷纷侵卧内,梦回穆穆满庭前。
诗成惟有疏星伴,萍梗明年忆去年。
中秋夜玩月次许郢州诗韵
四海同瞻此夜圆,楼台渐喜出云烟。
蟾光玉洁秋中候,桂影冰清雨后天。
吟处纷纷侵卧内,梦回穆穆满庭前。
诗成惟有疏星伴,萍梗明年忆去年。
注释:
四海同瞻: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仰望着同一个月亮。
楼台渐喜出云烟:楼台渐渐从云烟之中显露出来。
蟾光玉洁:月亮的光华如同白玉般洁白明亮。
秋中候:秋天的气候。
桂影冰清:桂花的影子在寒冷的雨后更加清晰。
吟处纷纷:吟咏的地方到处都是。
梦回穆穆:梦中的景象庄严而美好。
诗成惟有:诗歌完成的时候只有星辰陪伴。
疏星伴:稀疏的星光陪伴。
萍梗明年忆去年:像浮萍和梗子一样,明年的自己会怀念去年的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游玩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中秋之夜的喜爱之情。首联“四海同瞻此夜圆,楼台渐喜出云烟。”描绘了全国上下都在仰望同一轮明月,高楼的轮廓逐渐在云烟中显现的情景。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团圆的渴望。
颔联“蟾光玉洁秋中候,桂影冰清雨后天。”则进一步描绘了中秋夜晚的美好氛围。月光如玉,洒满了整个大地;桂花的影子在雨后显得更加清亮。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中秋之夜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吟处纷纷侵卧内,梦回穆穆满庭前。”则是对作者个人感受的描写。在这里,“吟处”可能是指作者在吟诵诗歌的地方;而“梦回”则可能是指作者在梦境中回到了那个场景。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诗成惟有疏星伴,萍梗明年忆去年。”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这里的“萍梗”可能指的是漂泊不定的人;而“明年”则表示未来的时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圆观念和文人墨客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