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之波不盈掬,小石棱层削寒玉。
晓露无声堕古苔,九节灵苗为谁绿。
兰桡去后汀渚空,蒙蒙疏雨吹烟丛。
回琴点瑟邈何许,风味泠然谁与同。
举世纷纷竞秾郁,此草弃置无人录。
粉署仙郎最爱之,写向茅斋伴幽独。
西风昨夜凉思多,门前俗客稀经过。
银笺翠管发佳兴,唤起叠山同作歌。

这首诗描绘了水边菖蒲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水石菖蒲为林孟和作
    沧江之波不盈掬,小石棱层削寒玉。
    晓露无声堕古苔,九节灵苗为谁绿。
    兰桡去后汀渚空,蒙蒙疏雨吹烟丛。
    回琴点瑟邈何许,风味泠然谁与同。
    举世纷纷竞秾郁,此草弃置无人录。
    粉署仙郎最爱之,写向茅斋伴幽独。
    西风昨夜凉思多,门前俗客稀经过。
    银笺翠管发佳兴,唤起叠山同作歌。

译文:
沧江的水波并不满,小石棱层如削出寒玉。
清晨的露水无声地落在古老的苔藓上,九节灵苗为谁而绿?
兰桡离开之后,汀洲渚空旷,蒙蒙细雨从烟中飘过。
演奏回琴弹奏筝瑟,邈远何处?风味清冷而高洁,谁与之共鸣?
全世界都在争相追求繁茂的花朵,但这种植物却被人遗弃。
粉署仙郎特别喜欢它,把它写在茅屋的墙壁上陪伴我独自欣赏。
昨晚西风吹起,让我想到许多事情,门前来往的世俗客人稀少经过。
用银笺和翠管抒发我的兴致,唤醒大家一起来唱歌。

赏析:
这首诗是林孟和所作,描写了水边的菖蒲之美以及诗人对其的喜爱之情。诗中的“沧江”和“晓露”、“九节灵苗”等词汇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沧江之波不大,水面平静如镜。接着,第二句通过“小石棱层削寒玉”形容石头的形状如同雕刻的玉石一般,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形状和质感。第三句则通过“晓露无声堕古苔”来表现早晨露珠落在苔藓上的静谧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四句,分别描写了诗人离去后的汀渚、细雨、乐器演奏以及自己孤独的感受。这些句子虽然独立成章,但却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世人的讽刺,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平凡事物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