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梁矶下系孤蓬,矶自峨峨水自东。
蓂荚不知经几换,几人曾此咏和风。

《次西梁矶》- 吴与弼

西梁矶下系孤蓬,
矶自峨峨水自东。
蓂荚不知经几换,
几人曾此咏和风。

注释:
1.西梁矶:位于古代长江边的一个著名景点。
2.系孤蓬:描述在西梁矶附近系着的孤零零的芦苇。
3.矶自峨峨:形容西梁矶地势高耸,山势陡峭。
4.水自东:表示江水从东面流过。
5.蓂荚:指蓂叶,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它能够预示季节更替。
6.不知经几换:意指岁月变迁,事物易主。
7.咏和风:《诗经·周南·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首诗中的”和风”指的是温柔和谐的风。

赏析:
吴与弼的《次西梁矶》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相结合的诗作。首句“西梁矶下系孤蓬”以简洁的画面设定,引出了西梁矶这一地点;而“矶自峨峨水自东”则进一步描绘了西梁矶的自然风貌,给人以雄伟壮丽之感。

第二句“蓂荚不知经几换”,使用了蓂荚这个意象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蓂荚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它的生长周期代表了时间的连续性和自然的规律,而“不知经几换”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变迁无常的感慨。

第三句“几人曾此咏和风”则是对前文情感的延伸,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了读者的思考。这里的“咏和风”可能暗指诗人或古人在此吟咏时所抒发的情感或所咏之事,也可能仅仅是对自然环境中和风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西梁矶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事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世沧桑的双重感悟。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时代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