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枉能令伛者伸,古今何处觅斯人。
沉吟无计起公死,徒向尘编感兴新。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夜读滕元发墓志》的内容及其含义:

  1. 诗句释义
  • “理枉能令伛者伸”: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公正地伸张正义,那些受到冤屈的人就会得到伸张。这里的“伛者”指的是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人,比喻受委屈的人。
  • “古今何处觅斯人”:询问在古往今来的世界里,有谁能像滕元发那样具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这里的“斯人”指的是品德高尚、有远见卓识的人。
  • “沉吟无计起公死”:表达了对滕元发不幸遭遇的惋惜和同情,以及对其逝世的哀悼。这里的“公”指的是滕元发,而“起公死”则是指帮助他复活或恢复名誉。
  • “徒向尘编感兴新”:表示自己只能通过阅读尘封的书卷来感受滕元发的事迹,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动力。这里的“尘编”指的是陈旧的书籍,而“兴新”则是指激发新的激情和活力。
  1. 译文
  • 公正可以伸张冤屈之人,这是千古难求的贤德。
  • 古今之间,谁还能如滕元发那样有如此胸襟和胆识?
  • 沉思默想,却无法为滕元发复仇,只能在尘封的书卷中感受到他的壮举。
  1. 关键词注释
  • “理枉能令伛者伸”:这里用“伛者”比喻那些遭受不公待遇的人,强调了正直和公正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公正的渴望和追求。
  • “古今何处觅斯人”: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滕元发这样具有高尚品德和远见卓识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长河中这类人物的寻找和寻觅的无奈与感慨。
  • “沉吟无计起公死”:这里的“公”指的是滕元发,而“起公死”则是指帮助他复活或恢复名誉的意愿和努力。但作者在深思后,却感到无能为力,只能通过阅读尘封的书卷来感受滕元发的壮举。
  • “徒向尘编感兴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阅读尘封书卷的感受,既是一种对滕元发事迹的怀念,也是一种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学习。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滕元发墓志的阅读,表达了对正义、公正和历史的深深思考。诗中的关键词“理枉”、“古今”、“斯人”,都体现了诗人对于正义、公正和历史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情感表达也十分真挚,既有对滕元发遭遇的同情,也有对其崇高品质的赞美。此外,诗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既展现了滕元发的伟大品质,又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