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奈舟人贪利涉,宁知见险却当需。
指麾非仗仁人力,颠沛洪涛尾尽濡。
注释:
奉谢都水车主事:向主事人致谢。
争奈舟人贪利涉:但奈何那些水手贪图利益而涉险。
宁知见险却当需:难道他们知道在遇到危险时才需要吗?
指麾非仗仁人力:指挥作战并不是靠仁慈的力量。
颠沛洪涛尾尽濡:在狂风暴雨中颠簸,船尾被淹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船的描述和对舟人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对于贪婪和无知的不满和讽刺。
诗人以“奉谢都水车主事”为开头,向主事人表达谢意,这是对主事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的表达。然而,接下来的诗句却突然转向对舟人的批评。
“争奈舟人贪利涉”,这里的“争奈”是无可奈何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舟人贪图利益、不顾安危的行为的无奈和愤慨。诗人认为,舟人们为了追求利益,不惜冒险涉水,这种贪婪的行为不仅危害了自己的生命,也给其他人带来了危险。
“宁知见险却当需”,这里的“宁知”是“难道”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舟人们对于危险的无视和对需求的理解的讽刺。他们认为在遇到危险时才需要,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完全忽视了他人的利益和安全。
诗人通过描绘指挥作战的场景,进一步揭示了舟人的贪婪和无知。“指麾非仗仁人力”,这里的“非”表示否定,“杖”表示依赖,“仁人力”指的是仁慈和有力量的人,表达了诗人对舟人们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指挥作战的批评。这种指挥作战的方式不是依靠仁义的力量,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是一种不道德和不合理的行为。
诗人以“颠沛洪涛尾尽濡”结尾,描绘了舟人在狂风暴雨中的颠簸场景,强调了舟人们在面对危险时仍然不顾自身安全,导致船尾被淹没的结局。这个结局是对舟人们贪婪和无知行为的讽刺和警示。
这首诗通过对舟人的行为和态度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贪婪和无知的不满和讽刺。同时,诗歌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