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桥畔寺,云是旧隋宫。
磬发山堂寂,烟销辇路空。
旅怀深落日,古思入秋风。
耐可同游在,看碑衰草中。
【注释】
禅智寺:位于今河南郑州西,为隋炀帝所建。李本石宗衍:均为唐代僧人。同游:一起游玩。
【赏析】
此诗作于唐天宝初年(公元742—756),当时李本石宗衍在嵩岳寺(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北)与王维、李白、高适等诗人相会,即兴赋诗,王维也参加了这次聚会。这首诗就是他们共同创作的。
首联写景。“月明”二字,点明了时间,渲染了气氛。“桥畔”,点出了地点,写出了景物的所在。“云是”,表明了景物的特点,说明是旧时宫殿。“旧隋宫”三字,既指实了景物,又暗示了历史。
颔联写景。“磬发山堂寂”,磬是古乐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借以形容寺院中静悄悄的氛围。“烟销辇路空”,烟消云散,车驾已去,只剩下一片空旷。“辇路”,指皇帝的车驾行经的地方,这里指隋炀帝曾走过的路。这两句既表现了景物的变化,又暗含了对过去帝王行径的讽刺。
颈联抒情。“旅怀深落日”,旅途中的思绪,深深地沉浸在落日之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古思入秋风”,“古思”指的是过去的岁月和往事,“秋风”则暗喻了岁月无情,人事变迁。这两句既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又抒发了对未来岁月的忧虑。
尾联议论。“耐可同游在”,意思是说今天能够一起出游是多么幸运啊!“看碑衰草中”,碑上刻着古人留下的诗句,但已经长满了杂草,显得凄凉而又无奈。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又流露出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全诗结构完整,先写景后抒情,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