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灵寿杖,似竹还非竹。
天然合尺度,而自有节目。
汉庭赐孔光,不称三公服。
今归罗隐君,始脱泥涂辱。
暂曳过崆峒,终携入盘谷。
扶颠与持危,要不藉僮㒒。
赤藤苦不坚,桃竹颇类俗。
草木若有知,安能不羞缩。
但恐君力强,弃置倚墙屋。
蛟螭见光怪,雷电时相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曾闻灵寿杖,似竹还非竹。
    (注释:据说那根灵寿杖,它像竹子却又不是真正的竹子。)
    赏析:诗的开头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引起了读者的兴趣。灵寿杖似乎与真正的竹子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这种独特的特点引发了对它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2. 天然合尺度,而自有节目。
    (注释:它自然地符合尺寸要求,却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赏析:这里描绘了灵寿杖的自然之美,它不仅符合一般的尺寸要求,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这种独特的美感使得它在众多物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存在。

  3. 汉庭赐孔光,不称三公服。
    (注释:汉代皇帝赐给孔子的光,却不符合三公的服饰标准。)
    赏析:这里提到了灵寿杖被赐予孔子的故事,虽然它不符合三公的服饰标准,但是却得到了孔子的认可和珍视。这表明了灵寿杖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

  4. 今归罗隐君,始脱泥涂辱。
    (注释:如今这根灵寿杖回到了罗隐先生手中,摆脱了污名的束缚。)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灵寿杖回归主人的喜悦之情,也暗示了主人对这根灵寿杖的特殊情感。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寄托。

  5. 暂曳过崆峒,终携入盘谷。
    (注释:暂时被用来行走,但最终会被携带进入盘谷。)
    赏析:这里的“曳”、“携”都是动词,表示灵寿杖在主人手中经历了不同的使用方式和经历。虽然它曾经被用于行走,但是最终还是被带入了更为神秘的地方,预示着它的未来将有更多的可能性。

  6. 扶颠与持危,要不藉僮㒒。
    赤藤苦不坚,桃竹颇类俗。
    草木若有知,安能不羞缩。
    但恐君力强,弃置倚墙屋。
    蛟螭见光怪,雷电时相逐。
    (注释:扶持着危险,支撑着困难,这不需要依赖孩童的力量。赤藤虽然很坚固,但桃竹则显得有些平凡无奇。如果草木有知,它们会羞愧于自身的平庸;然而你的强大力量恐怕会让人感到害怕,甚至将其弃置于墙头之上。蛟螭见到你的光彩,会心生忌妒,时而追逐你的身影。)
    赏析: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灵寿杖在不同场合下的运用和作用。它既有扶持艰难、支撑危难的能力,又有自身独特的坚韧和不凡。然而它也面临着被遗弃的命运,这反映了世间万物的无奈和无常。同时,它也展现了人的强大力量和智慧,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