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榆荚送残春,鹅眼成堆不济贫。
白屋漫飞宁有母,朱门虽入未通神。
天生肉好周遭在,地作垆锤鼓铸新。
秪恐贪夫看不破,对人犹自欲倾身。
榆钱
纷纷榆荚送残春,鹅眼成堆不济贫。
白屋漫飞宁有母,朱门虽入未通神。
天生肉好周遭在,地作垆锤鼓铸新。
祗恐贪夫看不破,对人犹自欲倾身。
注释:
榆钱:指古代用榆木制成的钱。
纷纷:形容数量多。
榆荚:榆树上的果实,俗称榆钱。
残春: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鹅眼:指鹅卵石,也用来比喻小而贵重的东西。
白屋:指平民百姓的家。
漫飞:随意飘散。
宁:岂。
朱门:红色的大门。
肉好周匝:周围都是美味佳肴。
地作垆锤鼓铸新:大地像炉子一样,把铜熔化后浇铸出新的钱来。
祗恐:只恐怕。
贪夫:贪婪的人。
看不破:看不明白。
对人犹自欲倾身:对人还如此谦卑献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它描绘了榆钱的生产过程和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描述了榆钱的生产过程,后四句则揭示了一些社会问题。
诗的开头两句“纷纷榆荚送残春,鹅眼成堆不济贫”,描写了榆钱的生长过程。榆荚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的叶子可以制作成榆钱。在春天,榆钱会随风飘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这些榆钱对于农民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他们需要的是粮食和生活必需品。
“白屋漫飞宁有母,朱门虽入未通神”,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榆钱的用途和价值。在平民百姓的家中,榆钱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装饰品;而在富贵人家,榆钱则可能被视为一种珍品。尽管如此,这些富贵人家的生活仍然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因为他们还需要更多的财富来维持生活。
“天生肉好周遭在,地作垆锤鼓铸新”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榆钱的形状和质地。榆钱的形状就像一块块肉饼,周围都是美味佳肴。大地像炉子一样,把铜熔化后浇铸出新的钱来。这说明榆钱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而且榆钱的质量也非常优良。
“祗恐贪夫看不破,对人犹自欲倾身”这两句诗揭示了一些社会问题。对于那些贪婪的人来说,他们只看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的后果。因此,即使榆钱对他们来说再珍贵也没有意义。同时,这些人还会对他人表现出极大的谄媚和奉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
这首诗通过描绘榆钱的生产过程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