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语遥遥紫翠间,分明为报远公还。
龙施法雨迎新檄,雪作天花散旧山。
净土未归飞锡远,清淮初渡木杯闲。
从今高卧双松底,便是渊明懒出关。
【注释】
1.铃语:指僧人的梵呗。紫翠间:紫色和翠绿色的山峦之间。远公:僧名道安,晋代高僧。2.法雨:佛法如甘霖之雨,润物无声。3.天花:佛教中说佛说法时,从口吐散出五色光云,称佛说法为“天花”。4.净土:佛教语,指西方极乐世界。5.清淮:古水道名,在今安徽寿县一带。6.木杯闲:用木头做成的杯子悠闲地渡过清淮。7.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是写送僧归寺的情景。全诗四句一韵,押入声十三阮韵。首句以铃声起兴,次句点明送僧还寺之意,三、四句描写沿途风光,末句寄寓自己归隐的愿望。诗中多处用典,如:“龙施法雨”、“雪作天花”,都暗含典故。
首句写送行地点。铃语遥遥(远远的铃声),说明僧去不远。紫翠间:紫色和翠绿色的山峦之间。这两句写送行之处。
中间二句写送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龙施法雨迎新檄,雪作天花散旧山。龙施法雨迎新檄,龙施指龙王施舍法雨;迎檄指迎接诏书。诏书是皇帝颁布的重要文件。龙施与迎檄合在一起,表明僧去是为迎接诏书。雪作天花散旧山,雪作天花指雪花飘落如天花乱坠;旧山指故乡的山林。这两句描绘出一幅送行的生动场面。
第三句写僧人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情景。净土未归飞锡远,净土:佛教语,指西方极乐世界。未归:尚未归来。飞锡:和尚坐禅用的锡杖,飞:飘动的样子。远:遥远。这两句写僧人即将到达普应寺的情状。
第四句写僧到后的情景。清淮初渡木杯闲,清淮:古水道名,在今安徽寿县一带。初渡:刚刚渡过。木杯闲:用木头做的杯子悠闲地渡过清淮。
最后一句表达送别之后的心情。从今高卧双松底,便是渊明懒出关。双松底:指双松树下。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这两句意思是,从此以后我隐居于双松之下,就像陶渊明那样不问世事。
全诗四句一韵,押入声十三阮韵。前二句写景,渲染了送行的环境气氛;后二句写人,描绘了送行的场景;最后一句点题,写出自己的归隐之心。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