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成频听曙鸡声,却喜灵台一点明。
须识宴安真鸩毒,足知忧患乃吾生。

注释:

这首诗是杜甫在西廨(官署的后院)所作。首句写诗人夜不能寐,频频听鸡报晓;次句以”灵台”代指朝廷,写诗人对朝廷的忧虑之情;第三句写诗人认为宴安无事才是真正的祸根,知道忧患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尾句写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的感慨。

译文:

我成诗后经常听到鸡叫,却很庆幸灵台一点光亮就已出现。

必须了解宴安享乐才是真正的祸害,只有懂得忧患才真正成为我的本分。

赏析:

此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在长安做官时,因受李辅国家事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在长安期间,与友人彭偃、杜位相唱和,抒发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此诗就是其中之一。

“诗成频闻曙鸡声”,这是说,我写成了一首诗,就听到鸡叫三遍。“晨鸡”即拂晓报晓的公鸡。杜甫有《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可见,他住在禁中的时候,也常常听见鸡声,只是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新奇而已。这里说他“频闻”,是因为这首诗是他写的,所以每写完一联,就要听一听。

“却喜灵台一点明”,是说,听到鸡叫三遍,就高兴地发现一点星光。“灵台”是天象的一个名称,这里用来形容朝廷。杜甫有《春日忆李白》诗:“前年秋,西风吹白草,草木鸣离居。北窗沙上月,新树陇头秋。卧龙跃鱼时,谁敌张长公?可惜秦道士,和谐《清微》章。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吴蜀同一海,江湖两渺茫。送子归京师,素车驾飞蓬。……忽忆季弟书,新诗乱代同。……吾衰竟谁料,圣代复平反。却顾所羞非,低回顾大江。”“灵台”一词,在此处是泛指朝廷的意思。杜甫看到一点星光,不禁想到朝政清明,自己也能有所作为,所以感到非常高兴。

“须识宴安真鸩毒,足知忧患乃吾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应该认识宴安享乐才是真正的祸害,只有知道忧患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须识宴安真鸩毒”,是说应该认识到宴安享乐是真正的祸害,而“足知忧患乃吾生”,则是指只有知道忧患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这两句诗是说,应该明白宴安享乐是真正的祸害,只有知道忧患才能真正成为君子。这里的“知”是知道的意思,“宴安”、“鸩毒”、“忧患”都是比喻的说法。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他深感国事艰难,社会动荡不安。他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打击,多次被迫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他目睹了唐朝统治阶级荒淫奢侈、骄奢淫逸的生活,看到了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黑暗腐败。因此,他对朝政十分忧虑,经常思考如何拯救国家和人民。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