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夹广路,绿水连芳塘。
茅屋八九家,风俗如虞唐。

【注释】

坑:山间凹陷之处。

青松夹广路,绿水连芳塘。

青翠的松树夹着宽阔的路,碧绿的流水与芳草相连成塘。

茅屋八九家,风俗如虞唐。

有八九户人家的茅屋,风俗习俗像唐朝一样。

【赏析】
《新丰折竹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大历二年(767)春天。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初到新丰时所看到的景象。全诗四句,写景明丽清幽;叙事简括自然;抒情真挚感人。诗中“新丰”指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为古丰邑之地。此诗以清新秀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新丰村的优美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情的赞美。
首句点明了新丰村的位置。新丰是长安附近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山环水绕,松柏参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青松夹广路”,写出了山路两旁高大的松树茂密参天,枝叶交错,形成天然的屏障,把道路分成两半,使人感到清凉舒适。“绿水连芳塘”,则写出了清澈的溪水和周围的芳草池塘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新丰村的地理环境,而且通过“夹”、“连”等字的使用,把青山、绿水、芳草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感受。
第二句“茅屋八九家”,是说新丰村只有八九户人家。“八九家”,说明新丰村人口不多,而“茅屋”则表明这些人家都是用茅草盖成的房屋。在封建时代,人们往往以“茅屋”来表示家境贫寒或社会地位低下。“八九”是一个大致的数字,但并不是精确的数目,而是根据实际估计得出的一个大概的范围。这个范围既包括了贫苦农民,也包括了一些中等人家。这样写,就使读者从具体数字上感受到了新丰村的贫穷状况。但是,这并没有否定新丰村的美好环境。相反,正因为“八九”这个数字没有限制,所以它更突出了新丰村环境优美的特点。
第三句“风俗如虞唐”,“风俗”一词在这里指的是当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虞唐”是指周代的两个朝代——虞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在当时都是比较先进的,它们都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因此,“风俗若虞唐”就是称赞当地的人民生活简朴,不铺张浪费。这句诗虽然说的是当地的风俗,但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上普遍现象的看法,即人们应该勤俭持家,反对铺张浪费。
【译文】
新丰的村庄,
山间小路旁长满了青松,
碧绿的溪流环绕着美丽的池塘。
那里住着八九户贫穷人家,
风俗习惯就像虞朝、唐朝那样简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