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仁者何乐山,巍峨屹立天地间。
以木巽火是曰鼎,君子正位以凝命。
浮生岁月疾于飞,庵中心事其奚为。
去斯二者将安归,萧萧华发映黄眉。
不远百里求新诗,咏歌付与孙与儿,奕叶仰止庵之楣。

【注】仁:儒家思想核心之一,指道德修养,是人的基本行为原则。鼎:古代烹饪之器。比喻君子以正道为命。

去斯二者将安归:去掉名利之心,才能找到归宿。萧萧华发映黄眉:形容头发稀疏,两鬓斑白,指年老。奕叶仰止庵之楣:指子孙后代仰慕先祖的德行。

赏析:这首诗是陈子宪为重庵歌所作。重庵歌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哲理、道德修养和名利观念思考的歌。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第一句“借问仁者何乐山”,诗人通过询问“仁者”为什么喜欢山,引出了对仁德的赞美。第二句“巍峨屹立天地间”,诗人通过对山的描述,展现了山的雄伟壮丽,以及山在天地之间的地位。第三句“以木巽火是曰鼎”,诗人用鼎来比喻人的品格,认为只有像鼎一样端正稳重的人,才能承载起重任。

中间四句,诗人通过描述人生的短暂,引出对名利的反思。“浮生岁月疾于飞”,诗人用“疾于飞”来形容生命的短暂,强调生命如同飞鸟一般,转瞬即逝。“庵中心事其奚为”,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对名利的不屑一顾。他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和道德品质,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和名声。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年老的情景,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去斯二者将安归”,诗人用“去斯二者”来表示摒弃名利之心。“萧萧华发映黄眉”,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头发和眉毛,表达了自己年老体衰的状态。他希望通过这样的生活态度,能找到真正的精神寄托和归宿。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歌曲,更是一种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