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人鸣铜钲,素舸侵晓发。
江月皎犹在,村鸡号未歇。
萧然此时意,轩盖定何物。
却忆芝山巅,匡庐坐超忽。
董生昔高蹈,于此采薇蕨。
系我行役久,故乡渺难越。
终当返西神,阳阿夕晞发。
鄱阳早发
鄱阳早发,榜人鸣铜钲,素舸侵晓发。
江月皎犹在,村鸡号未歇。
萧然此时意,轩盖定何物。
却忆芝山巅,匡庐坐超忽。
董生昔高蹈,于此采薇蕨。
系我行役久,故乡渺难越。
终当返西神,阳阿夕晞发。
注释:
- 鄱阳:地名,今属江西省。
- 榜人:指船夫。鸣铜钲:敲击铜锣。
- 素舸:白船。侵晓:早晨。
- 江月皎犹在:江上的月亮依然明亮。皎,明亮。
- 村鸡号未歇:村里的公鸡还没有停止啼叫。号,啼叫。
- 萧然:寂寞、冷清。此时意:此刻的心情。
- 轩盖:古代官宦出行时乘坐的车驾,此处借指官车。定:必定。
- 却忆:回想。芝山巅:指庐山,因山上多松树,松叶似灵芝,故名。匡庐:即庐山。
- 董生:指东汉末年的董承,曾参与过董卓的政治活动。高蹈:志向远大。
- 采薇蕨:采摘薇蕨,指隐居生活。
- 系我:束缚我,指羁旅他乡。
- 故乡渺难越:故乡遥远难以抵达。渺,遥远。
- 阳阿:地名,今属江西省。夕:傍晚。晞(xī)发:晒头发,形容晚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鄱阳早发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仕途生活的感慨。全诗以“早发”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
首句“鄱阳早发”,直接点明了题目,交代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地点。接下来,诗人以“榜人鸣铜钲,素舸侵晓发”描绘了船只清晨启程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清晨图卷。同时,“素舸”一词也暗含了诗人对于旅途的期待与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中,“江月皎犹在,村鸡号未歇”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这里的“江月皎犹在”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村鸡号未歇”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助。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转而抒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萧然此时意,轩盖定何物”一句中,“轩盖”既指代官车,也隐喻了仕途的沉浮不定;而“定何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迷茫与困惑。最后一句“却忆芝山巅,匡庐坐超忽”则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之情。
在第五至八句中,诗人继续以描绘自然景色的方式,表现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与逃离。“董生昔高蹈,于此采薇蕨”一句中,“董生”指的是东汉末年的董承,他曾参与过董卓的政治活动,并因此受到牵连;而“匡庐坐超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在最后的九至十一句中,诗人再次回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系我行役久,故乡渺难越”一句中,“系我行役久”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漂泊在外的痛苦经历;而“故乡渺难越”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挣扎。最后一句“终当返西神,阳阿夕晞发”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的期许与决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