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草粘天碧,寒云返照黄。
雁鸿飞不到,关塞去何长。
木落惊秋晚,城荒带月凉。
衙斋萧瑟甚,窗外有吟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把握全诗的内容,最后结合注解、注释进行分析。

首先看注释:衰草粘天碧,寒云返照黄。雁鸿飞不到,关塞去何长?木落惊秋晚,城荒带月凉。衙斋萧瑟甚,窗外有吟螀。

这是唐代诗人李益的《晚秋即景》,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作者晚秋时节在衙斋中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译文:

秋天到来,草木凋零,天空一片湛蓝,但草丛上沾满了黄色的落叶,仿佛被染过一般。远处天际的乌云,反射着余晖,呈现出一种黄颜色。大雁南飞,无法到达边关,边关又远又长。秋天到了,树叶飘落,让人感到秋意深浓,城中荒凉,带着月光的夜晚更加清凉。衙斋里十分寂静冷清,外面传来了蟋蟀声,令人心绪难平。

赏析:

首联“衰草粘天碧,寒云返照黄。”起笔就写出了暮秋时节的特点。“衰草粘天碧”,是说秋天来了,草木枯黄,连草都粘上了一层薄薄的露水,显得分外青翠。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景物描写,却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叹。“寒云返照黄”则进一步烘托出一种凄清、黯淡的气氛。这里用一个“返”字,将太阳的落山写得十分具体,使画面感更强些。同时,“寒云返照”与“衰草粘天碧”相映衬,更突出了暮秋的景色特点。

颔联“雁鸿飞不到,关塞去何长?”两句紧承上句“寒云返照黄”而来,从写景转向抒情。“关塞”是古代戍边之地,“何长”则是说距离遥远。这两句的意思是:因为天色昏暗,所以大雁无法到达边塞;由于路途遥远,因此关塞显得十分漫长。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边关遥远、战事不断的忧虑和不安,也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悲愤。

颈联“木落惊秋晚,城荒带月凉。”这两句是写景。“木落”是指树木凋零,“惊秋晚”则形容秋天的景色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城荒带月凉”则描绘了城中荒凉的情景。这两句诗既写出了秋天景色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对城市荒凉的感慨。

尾联“衙斋萧瑟甚,窗外有吟螿。”“衙斋”是指官府的书房或者办公的地方。“萧瑟”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感觉。“吟螿”是指蟋蟀鸣叫的声音。这两句的意思是:官府里的书房十分寂静冷清,窗外传来了蟋蟀声,令人心绪难平。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季节变化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命易老的感慨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