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万里路,途长日西暮。
翼短不能飞,栖栖向何处。
【注释】
翼:翅膀。栖栖: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首句点明“有感”,次句写“万里”路遥,日西而暮,暗示了归家的艰辛和岁月的流逝。三、四句则抒写了诗人在归途中所遇到的困境和内心的矛盾:既想飞向远方,又因翼短不能远飞;既渴望能展翅高飞,但又不知栖栖何方。此诗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回首万里路,途长日西暮。
翼短不能飞,栖栖向何处。
【注释】
翼:翅膀。栖栖: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首句点明“有感”,次句写“万里”路遥,日西而暮,暗示了归家的艰辛和岁月的流逝。三、四句则抒写了诗人在归途中所遇到的困境和内心的矛盾:既想飞向远方,又因翼短不能远飞;既渴望能展翅高飞,但又不知栖栖何方。此诗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注释】 ①感怀:即感时伤怀之意。 ②久作无家客,旋为远宦人:长期在外为客,忽然又当了远离家乡的官。 ③飘零枯树赋:落叶飘零的枯树赋诗(自喻)。赋,诗歌。 ④突兀露车尘:指诗人所乘之车行驶过路旁高耸的山峰,扬起一路车尘。突兀,高耸;露车尘,形容尘土飞扬。 ⑤瘴冷鹃啼月:南方湿热的瘴气中,杜鹃声声凄厉地啼叫,月色也显得清冷。瘴,南方湿热的地带。 ⑥花蛮蝶怨春:春天里,百花盛开,蝴蝶飞舞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题目,是古诗文中经常考到的一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每个选项,将选项中的描述与诗歌中的相应内容认真比较. “渡荆江”一诗,诗人在长江上游,面对滚滚东去的流水,心中涌起了思乡之情;同时,诗人也感到了身在天涯的孤独和无奈。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句写长江之水奔腾东去,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气势宏伟。万里金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效果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 “石径缘梯上,山花带雨开”,诗人登山途中所见。这两句是写景,写的是诗人登高望远的所见之景。首句写山路崎岖,石径蜿蜒,诗人沿着石阶而上;次句写山花烂漫,春雨初晴时,山中花儿开放。这两句写景,写的是诗人登山途中所见之景。 (2) “我来青嶂外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看第一句“旅次炊烟断”,这里的“断”字用得非常巧妙,它不仅描述了炊烟的消失,还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在遥远的异乡,没有家人的陪伴,只有自己的身影相伴,这种感受是难以言喻的。 接下来是“荒郊暴骨多”,这句诗描绘了旅途中遇到的悲惨景象。荒郊野外,尸体随处可见,这不禁让人感到凄凉和悲哀。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
【注释】 1. 学庄:即学习《庄子》。 2. 堰(yān)潴(zhū):堵塞积水。潴,同“蓄”,积聚;堰,堤坝。 3. 柳堤:杨柳的堤岸。 4. 花一路:指路上开满了鲜花。 5. 香草:这里指路边的花草。 6. 归蹄:归来的马足印。 【译文】 挖井太深却没水,泉水从远处流出。 蓄水池中积蓄着余雨,石头碾平了小苗。 酒熟时倾倒桑叶,桥成期待柳堤。 夕阳下花儿一路芬芳,路旁的花草衬托着归家的马蹄。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老鹄营巢为大风所摧”: - 注释: 老鹄,即老年的天鹅,常比喻年老力衰。营巢,筑巢。大风,这里象征困难或不幸。 - 译文: 老天鹅搭建巢穴,却被大风摧毁。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天鹅在逆境中仍坚持生存的努力及结果的无奈。 2. “毛羽日摧残,营巢力正殚”: - 注释: 毛羽,天鹅的羽毛,摧残,遭受损害。殚,尽,用尽了全力。 - 译文: 每天羽毛都遭受摧残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诗句,这是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赏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如本诗中“过束河同和书香、木秀元龙潭小酌即事”一句,“束河”为地名,此处指诗人所居之地;“同和书香”指与友人一起品茗论书之乐;“木秀元龙潭”句意指在风景秀丽的元龙潭小酌;“即事”指眼前的景色。 【答案】 译文:携酒从壕梁上走来,荆条野趣饶有情趣
【注释】 晤:见面,相逢。周琴轩:指周濂溪。濂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字。定一西席:指定州府学教授一职。 【赏析】 这首七绝,前两句写萍水相逢之喜;第三、四句写与友人共处一室之乐;后两句写与友人同饮之欢。此诗为送别之作。 首联:“萍水他乡客,新知共白头。”萍水相逢,说明彼此都是游子,都远离故乡来到京城求学。“新知”,即新的知友。“共白头”表明两人的友情深厚,可以共同度过一生。 颔联:“一春高士卧
诗句解释: 1. 到此才三日 - 表示诗人刚到达这个地方,时间很短。 2. 离家已隔年 - 表示与家乡的距离已经相隔一年或更长时间。 3. 风光仍似旧 - 虽然时间变化,但风景依旧,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改变这里的美丽景色。 4. 岁月忽相煎 - 时光迅速流逝,好像在煎熬着诗人的心灵。 5. 元日俗多讳 - 指新年的风俗中有很多忌讳和禁忌。 6. 屠苏我不先 - 我选择不遵循传统习俗
镇日 镇日浑无事,闲情转遂初。 诗怀吟莫莫,睡味觉于于。 仰象参三易,观诗证六如。 倘容归故里,拟筑子云居。 注释: 镇日:整天、终日。 浑无事:完全没事情。 闲情转遂初:闲暇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诗怀:指诗歌的怀抱或情感。 吟莫莫:形容吟咏诗歌时心情轻松愉悦的样子。 睡味觉于于:形容睡眠时身体感觉放松舒适。 仰象参三易:仰观天象,研究《周易》三易。 观诗证六如:观察诗歌,验证《诗经》六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诗是诗人归家途中所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倦鸟归林窠”,意思是疲倦了的小鸟回到树上的窝里。这一句以鸟儿归巢比喻自己回到家乡,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颔联“风林失旧柯”,意思是树林被风吹得摇摇摆摆,树枝也随着飘落了下来
注释:就枕后忽然睡不着,东楼的窗户为一打开。 回风自萧瑟,孤雁正徘徊。 赏析:首句“不寐”二字点明题旨,说明诗人因心绪不宁而辗转难眠。次句承上启下,写就寝后忽有所感,于是从床上翻身而起,走到窗前,看到那半掩的窗户为一推开。 第三四两句写景,以“回风”和“孤雁”两物象烘托气氛。“回风”指阵阵秋风,这里借秋风萧瑟来渲染诗人凄凉、悲苦的心情。“孤雁”即孤单的鸿雁
《慕容垂二首·其一》是清朝牛焘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场景中的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人物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 诗句解析 1. 可怜阿得脂,翼知不能飞。 这句诗意在形容慕容垂如同失去了翅膀的鸟儿,无法展翅高飞。这里的“可怜”表达了诗人对慕容垂境遇的同情,而“翼知不能飞”则是对其无法摆脱困境的无奈感叹。 2. 淝水三千旅,恩重义无违。
自镇沅归家有感三首 牛焘 创作于清朝的五言绝句,通过描绘倦鸟归林、白杨孤影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将欲哺尔雏,何当觅雌乌。 凄凉华表影,萧萧白杨孤。 注释:诗人看到鸟儿哺育雏鸟的情景,不禁思考自己何时能寻得伴侣共同养育下一代。而那些孤独的白杨树影,更是增添了几分凄凉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它以简洁的语言
释义: 我家居住在城西的青山翠微之下,竹篱门外便是一座禅房。 山中的僧人唱罢鱼山梵音,惊起林间的乌鸦,破晓飞向远方。 译文: 我家住在城西山麓,绿树环抱的山居旁是一排竹篱和一扇禅门。 山中僧人结束了一天的唱诵,那悠扬的梵音在山谷间回荡,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林中鸦雀被惊醒,纷纷振翅而起,向着远方飞去,仿佛也在寻找着什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怀念之情。首句“家住城西傍翠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作答.“非城非市”的意思是:不是城市,也不是市场,“城边”指的是城郭之外.城郭之外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园畦”是菜园,“曲引泉”是曲折的引水渠,“篱外自馀闲敞地”意思是:篱笆外有一块宽敞的空地.“村童逐伴放飞鸢”中的“逐伴”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