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有麦有,门前桑枣槐榆柳。赍钱买水牛,收秫酿春酒。
南邻杯盘邀社叟,北邻箫鼓迎新妇。夜户不闭风大同,余一余三复余九。
米有麦有。

【注释】

  1. 水车谣:即《水牛谣》。
  2. 米有麦有:意思是说,家家都有粮食和小麦。
  3. 门前桑枣槐榆柳:门前的树木是桑、枣、槐、榆、柳。
  4. 赍钱买水牛:用钱买水牛。
  5. 收秫酿春酒:收割了高粱后酿造春天的美酒。
  6. 南邻杯盘邀社叟:南边邻居用酒杯盘子邀请村里的长老们。
  7. 北邻箫鼓迎新妇:北边邻居敲着箫吹着鼓迎接新娶的妻子。
  8. 夜户不闭风大同:晚上不关门,因为大家心齐,风也大而平和。
  9. 余一余三复余九:意思是说,家中有多余的一个(指水牛)、三个(指酿酒)、九个(指美酒)。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韩山童之妻林氏的家乡,大约创作于正德五年(1510)左右。当时河南一带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作者目睹此情,遂作《水牛谣》以抒怀。
    诗的开头二句“米有麦有,门前桑枣槐榆柳”,说明诗人在农村出生并长大,熟悉农村的生活情景。“赍钱买水牛,收秫酿春酒”,表现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购买水牛耕田,收获完庄稼后还要酿造美酒自饮。这二句是全诗的总纲,概括了农民的辛苦与生活的艰难,为后文作了铺垫。
    “南邻里”至“箫鼓迎”,描写的是村中风俗习惯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南邻杯盘邀社叟”,描绘的是村民们在丰收季节里相互邀请老人来饮酒庆贺。“北邻里”,则是指北边邻居们正在举行婚礼,他们敲着乐器欢庆新婚的日子。“夜户不闭风大同”,则是写村民们在丰收的季节,夜晚不用关窗,因为大家都心齐,风也大而平和。这四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乡村中不同人家的不同习俗与生活方式。
    “余一余三复余九”,诗人将自家的水牛、酿酒、美酒等物品数量进行统计,共有“余一”、“余三”和“余九”三种不同的量词,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与满足。这是全诗中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一种赞美与感谢。
    最后两句“门有桑枣槐榆柳”,则再次回到诗歌开头所提到的门前的桑、枣、槐、榆、柳等树木,既作为对前文的照应,又寓意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农民的辛勤劳动与丰收的喜庆气氛,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