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节逢端午,离乡兴尚佳。
江流黄带束,山色绿衙排。
旅宿梁间燕,繁声井底蛙。
蒲樽聊一酌,奚必动愁怀。
【注释】
令节,端午节。逢,遇到;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离乡,远离家乡。兴,兴致;尚佳,很好。黄带,黄色的腰带;束,缠束,这里指江水被束住。绿旗,绿色旗帜,这里泛指青山绿树;衙,排列。排,行列。旅宿,旅人投宿之所,这里指旅店。梁间燕,梁上的燕子;繁声,鸣叫声。井底蛙,井里的青蛙。蒲樽,以蒲草为盖的酒樽;聊,姑且;一酌,一次饮酒;奚,何,为什么;必,一定,必定。动愁怀,触动忧愁之心。
【赏析】
《端午》是王建于大中七年(853)所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写端午佳节,诗人远行在外,却因端午而思念故乡亲人,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首联“令节逢端午,离乡兴尚佳”是说端午佳节到来,诗人远在异乡,心情愉悦,兴致盎然。
颔联“江流黄带束,山色绿衙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江水被束得紧紧的,仿佛是黄色的腰带;青山绿树排列在一起,宛如绿色的旌旗。
颈联“旅宿梁间燕,繁声井底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旅店里栖息着飞翔的燕子;井底的青蛙鸣叫声十分喧闹。
尾联“蒲樽聊一酌,奚必动愁怀”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异乡,但仍然能暂时忘却忧愁,与朋友共饮美酒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