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浮蓬转菊江边,儿女无知尚少年。
地远曾劳书再寄,天清已见月三圆。
苦无蒲鸽能消暑,非忆莼鲈也吐涎。
斗米千钱柴四百,故乡回首益茫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六月望夜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萍浮蓬转菊江边,儿女无知尚少年。
  • “萍浮”和“蓬转”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凄凉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菊花盛开在江边,而自己的儿女却还年轻,缺乏生活经验。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岁增长而子女尚小的无奈感。
  1. 地远曾劳书再寄,天清已见月三圆。
  • “地远”可能指的是作者身处他乡,与故乡相隔遥远,无法亲自回家。因此,他不得不通过书信来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里提到了月亮的圆形,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1. 苦无蒲鸽能消暑,非忆莼鲈也吐涎。
  • “苦无蒲鸽”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回家享受亲情的痛苦。蒲鸽是一种鸟,常用于传递书信,所以这里的“苦”字体现了诗人的无奈和辛酸。至于“非忆莼鲈”,则是指并非因为怀念家乡的美食才感到口水直流,而是由于思乡之情导致的生理反应。
  1. 斗米千钱柴四百,故乡回首益茫然。
  • 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但诗人依然向往着回到故乡。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都使得诗人感到更加迷茫和无助。

赏析:
这首《六月望夜忆》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异乡的生活情景以及与家乡的对比,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而深刻,让人不禁感慨诗人的孤独与无助。同时,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非常细腻,如“萍浮”、“菊江边”等,都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