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岩疆万里平,披图镫底塞霜清。
摩天雪岭春无草,伏地黄河夜有声。
秃发穷庐烟缥缈,乌斯朝贡路分明。
九重若访安边策,循吏由来胜甲兵。
这首诗是诗人观青海图而作,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向往。
首句“极目岩疆万里平”,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千里高原,一望无际,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展开在眼前。这里的“岩疆”指的是高原地区,而“万里平”则形容了这片土地的广阔无垠。
第二句“披图镫底塞霜清”,诗人手持地图,站在灯火通明的驿站里,眼前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这里的“灯底”指的是驿站里的灯火,照亮了整个环境,而“塞霜清”则描绘了高原上清晨霜气弥漫的景象。
第三句“摩天雪岭春无草”,诗人抬头仰望,发现雪顶之上竟没有一丝绿草。这里的“摩天”形容了山峰之高,仿佛要触碰到天空;而“雪岭”则指的是那些被冰雪覆盖的山峰。
第四句“伏地黄河夜有声”,诗人俯身观察,发现黄河在夜晚流淌时,波涛汹涌,发出阵阵声响。这里的“伏地”意味着诗人与大地的距离很近,能够感受到河水的力量;而“黄河夜有声”则描绘了黄河夜晚的壮丽景象。
第五句“秃发穷庐烟缥缈”,诗人注意到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升起,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这里的“秃发”指的是村庄的屋顶上没有树木遮挡;而“穷庐”则形容了简陋的住所。
第六句“乌斯朝贡路分明”,诗人发现了通往远方的道路,那是一条通往乌斯国的朝圣之路。这里的“乌斯朝贡”指的是对乌斯国的朝拜,而“路分明”则描绘了道路的清晰可见。
最后一句“九重若访安边策,循吏由来胜甲兵。”诗人思考着,如果有机会向皇帝请教如何治理边疆的问题,那么循吏(善于治理的官员)一定能够胜过士兵。这里的“九重”指的是皇帝所在的宫殿,而“安边策”则是关于如何保卫国家的计策。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青海高原的描述,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他以宏大的视野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