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燕即去年燕,今岁人非去岁人。
惭愧孤儿年十七,虚糜修脯累慈亲。
【注释】
咏燕:这首诗是作者以燕自喻,抒发感慨之作。咏:吟咏,题咏。《晋书·王濛传》载,谢安在东山时,王濛来拜见,坐谈数日,谢公大喜说:“王参军可入吾室乎?”王濛说:“何至作此!”于是与谢公咏雪诗以赠之。“咏”就是吟咏的意思。燕即去年燕,今年人非去岁人,意思是诗人看到去年的燕子还是去年的,今年的人也已经不是去年的人了。惭愧孤儿年十七,虚糜修脯累慈亲,意思是诗人惭愧于自己像孤儿一样十七岁就离开了母亲和亲人,又白白地吃了一年祭祖时献上的祭品,使慈母为它操劳不已。
【赏析】
首句“今年燕即去年燕,今岁人非去岁人”,点明时间的变化。“即”字表明了时间的延续性;“人非”二字则表明了人物的变化。“今年”和“去年”、“今岁”和“去岁”,“今年”和“人非”,“去年”和“去岁”对比鲜明,突出了变化之大。
二句“惭愧孤儿年十七,虚糜修脯累慈亲”,写诗人自己的感受。“惭愧”二字表明对往事的内疚之情,因为自己的离开让慈母操劳而感到愧疚;“虚糜修脯”四字写出了自己离开时的凄惨景象:空着肚子,没有食物吃,连祭祀用的干肉都吃不起了,只能吃那些祭祖时供献给父母的干肉。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离开父母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虚糜修脯累慈亲”,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对下联的铺垫,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首诗以燕子为题,通过燕子的变化来反映人事的变化,表达了诗人离别家乡时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诗人以燕子自喻,借燕子的变迁来表达自己的身世之苦,抒发了自己的哀愁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抒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