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同治之三载,王师航海来江东。
苏常郡县次第下,炊烟渐起荆榛丛。
畴道遗黎祸未已,劫火更照江天红。
突踞吾里作窟穴,一网打尽哀鸣鸿。
犹幸寒门得天悯,一家星散同霜蓬。
逾月乱定后先返,骨肉无恙家则空。
家空于我复何有,老父竟以忧伤终。
是时尽室朝无饔,意外歘又遭闵凶。
生者无食死曷殓,屋材手撤黄肠充。
葬之以礼乃若此,每一念及悲填胸。
人生百愆会可赎,独有此眼长无穷。

注释与赏析:

  1. 忆昔行三首 - 第一首:回想在同治三年,王师航海来到江东。
  2. 王师航海来江东 - 王师指的是清朝的陆军部队,航海来江东意味着他们从海上进入江东地区。
  3. 苏常郡县次第下 - 苏、常是江苏和上海一带的古称,郡县是指地方行政区划,“次第下”表示陆续被占领。
  4. 炊烟渐起荆榛丛 - 随着战事的结束,曾经战火纷飞的地区逐渐恢复了和平,炊烟再次升起,象征着生活的复苏。
  5. 畴道遗黎祸未已,劫火更照江天红 - “畴道”指田野和乡村,“遗黎”即被战争影响而流离失所的人群,“劫火”比喻战争中的破坏。这两句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灾难尚未结束。
  6. 突踞吾里作窟穴,一网打尽哀鸣鸿 - “突踞”形容侵略者突然占据某地,“一网打尽”则形象地描绘了清军迅速控制局面的情景,同时“哀鸣鸿”可能指的是受难的民众或鸟兽,这里借以象征无辜者。
  7. 犹幸寒门得天悯 - “寒门”可能指贫苦的家庭,这里的“天悯”表示上天的同情或怜悯。
  8. 一家星散同霜蓬 - “星散”指分散开来,“霜蓬”是形容凋零、凄凉的景象,这里比喻家庭因战乱而支离破碎。
  9. 逾月乱定后先返,骨肉无恙家则空 - “逾月”表示过了很长时间,“乱定后先返”可能指部分人先于其他人返回故居,“骨肉无恙”是说家人平安无事,“家则空”则表示家园已经荡然无存。
  10. 家空于我复何有,老父竟以忧伤终 - 虽然家园已经不复存在,但对诗人来说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但老父因为战争的悲痛去世。
  11. 是时尽室朝无饔 - “尽室”指全家,“朝无饔”意指每天早晨没有食物可吃。
  12. 意外歘又遭闵凶 - “欻”同“猝”,意为突然。这两句描述了突如其来的不幸事件。
  13. 生者无食死曷殓 - 如果活着的人没有食物吃,死后又怎么安葬呢?这是对当时人民生活困境的直接描写。
  14. 屋材手撤黄肠充 - “屋材”指用来制作棺材的材料,“黄肠”是一种古代的棺木材料,“手撤”可能指手工拆除,这里描述的是制作棺材的过程。
  15. 葬之以礼乃若此,每一念及悲填胸 - 葬礼虽然按照礼仪进行,但每当想起这些悲剧,心中仍然充满了悲伤。
  16. 人生百愆会可赎,独有此眼长无穷 - “百愆”泛指各种过错,“此眼”指这只眼睛,这里比喻诗人的眼光或见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弱点和社会不公的认识。

这首诗是晚清时期的作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的描述,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社会结构的动荡不安。诗人通过个人视角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普通人生活的冲击,以及对人性和社会正义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