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物无竞,不见嗔喜颜。
汪汪千顷波,流注胸臆间。
情矜有窘步,意旷得境间。
何如通与介,惟取性所安。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通过赞美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观念。
首句“屯田物无竞”中的“屯田”指的是农田,而“物无竞”则意味着自然界的一切都各得其所,互不争夺。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和谐共处的追求。
第二句“不见嗔喜颜”中的“嗔喜颜”指的是因喜怒哀乐而变化的脸色。诗人用此来形容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状态,即在自然的怀抱中,万物得以自由生长,没有烦恼也没有怨恨。
接下来的“汪汪千顷波”,描述了大河奔流的景象,河水浩渺,如同千万顷波涛。这里的“汪汪”形容水声宏大,象征着无尽的生命力和广阔的视野。
“流注胸臆间”则是说河水不断地流入胸中,比喻着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共鸣,即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息息相通。
第四句“情矜有窘步”,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内心的感受。这里的“情矜”是指诗人因为美景而感到心情愉快、自豪。而“窘步”则暗示了诗人在欣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限制或困难,如时间、空间或个人能力等。
第五句“意旷得境间”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受。这里的“意旷”是指心境开阔,不受拘束。而“得境间”意味着诗人能够在自然中找到自己的境界和安宁。
最后两句“何如通与介,惟取性所安”提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这里的“通与介”可以理解为广泛地接受和包容,而“性所安”则是指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诗人认为,与其追求外界的名利和地位,不如简单地享受自然,满足于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生活方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对和谐共生、内心平静的向往。诗中的“屯田物无竞”、“流注胸臆间”、“意旷得境间”等词语,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领悟。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通与介”和“性所安”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价值观的理解,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