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病常疏酒,持杯又复醺。
只因怜皓月,不敢薄秋云。
桂影当阶写,箫声隔院闻。
今宵刘梦得,诗句定超群。
【注释】
八月十六日:指农历八月十六日。玩:赏玩。因(yīn):因为。刘石芗:即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月”:月亮。薄:迫近。桂影:指月亮的光辉。写:照射在台阶上。隔院闻:隔着院子也能听见。今宵:今夜。超群:超过众人。
【赏析】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八月。当时刘禹锡罢官南归,途经苏州时,写下这首诗。
首联两句是说,自己因患病而经常不喝酒,可是今天喝了酒,却像喝醉了一样,不能自持。“畏病常疏酒”与“持杯又复醺”,“畏病”和“持杯”对举,写出了自己饮酒的原因,“又复醺”三字,则表现出了诗人的醉态;“不敢薄秋云”句,则表达了自己对秋天到来的感慨。
颔联两句是说,自己之所以怜惜月亮是因为月亮比秋云更明亮、更可爱。这两句既写赏月,也写怀人。“怜”即爱,怜月即爱月。“皓月”“秋云”,都是自然景物,作者通过它们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显得十分贴切。
颈联两句是说,月光照耀着台阶,箫声传遍院子。这句中“桂影”、“箫声”都是自然景物,用这些景物来描写环境,使环境更加美丽动人。“当阶”与“隔院”,“写”与“闻”两相对照,把月光映照在台阶上和箫声从院里传来的情景描绘了出来,形象鲜明。
尾联两句是说,今晚有刘禹锡这样的知己,他的诗句一定能够超过其他人。这里以刘禹锡为比,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
【创作背景】
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曾作《和乐天二月二十二日游南亭有怀》,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莫恨春光去不住,江边一度见春风。”“一度”二字,透露出刘禹锡对春天即将离去感到有些惆怅之情。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期间,曾写了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可见刘禹锡也是热爱自然的。因此,他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仍然欣赏美丽的夜景,喜欢优美的音乐,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