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秋蝉忽满林,客愁况是别离侵。
张骞槎去明河隔,贾傅书来痛哭深。
渐有清霜浮画角,更无流水入瑶琴。
谁怜此夜淮南梦,丛桂青青露不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以及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 黄叶秋蝉忽满林,客愁况是别离侵。
- 注释:“黄叶”指的是秋天树叶变黄;“秋蝉”是指秋天的知了;“忽满林”表示树叶已经覆盖了整个树林;“客愁”是指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苦;“况是别离”说明这种愁苦更加深重,因为这是与朋友的离别。整句话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森林场景,其中充满了落叶和知了的声音,而诗人自己正处在旅途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 张骞槎去明河隔,贾傅书来痛哭深。
- 注释:“张骞”指的是汉代著名的探险家张骞;“槎”是木筏的意思;“明河”可能指的是银河或者明亮的河流,暗指远方的友人;“贾傅”可能是贾谊或傅介子的误写,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书来”意味着书信的到来;“痛哭深”形容收到书信后感到极度悲伤。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远在异地的友人的思念,以及在收到友人来信时所感受到的悲痛情感。
- 渐有清霜浮画角,更无流水入瑶琴。
- 注释:“清霜”指的是初冬时节的霜花;“画角”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乐器,形状像画笔;“渐”表示逐渐;“浮”在这里是飘荡的意思;“瑶琴”是精美的琴。这句话描述了一幅画面:随着时间的流逝,霜花开始在树枝上飘落,而原本清澈的河流也因为结冰而变得不再流动,无法流入那把精美的琴里。整句话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谁怜此夜淮南梦,丛桂青青露不禁。
- 注释:“淮南梦”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某个夜晚做了一个关于自己在淮南的梦境;“丛桂”指的是桂花树丛;“青青”表示茂盛的样子;“露不禁”意味着即使是在清晨露水还未干透的时候,桂花树的叶子仍然显得绿油油,生机盎然。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朋友们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深夜独处时的孤寂和对友情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