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踏龙泉有屐痕,今来西阁阅朝昏。
层轩历落峰峦入,叠嶂森严日月吞。
瀑水时飞岩际雨,怪松皆走石间根。
幽奇两擅应雄长,一字为褒须更论。
龙泉寺
旧时踏遍龙泉山,有屐痕。今来西阁看山晨昏。
峰峦层叠进入云端,岩石森严,日月被遮蔽。
瀑布飞流,在山岩之间雨点落下,怪松都长满了石缝的根基。
幽奇景色各得其雄长,用一个字来赞美它必须更深入地讨论。
旧踏龙泉有屐痕,今来西阁阅朝昏。
层轩历落峰峦入,叠嶂森严日月吞。
瀑水时飞岩际雨,怪松皆走石间根。
幽奇两擅应雄长,一字为褒须更论。
龙泉寺
旧时踏遍龙泉山,有屐痕。今来西阁看山晨昏。
峰峦层叠进入云端,岩石森严,日月被遮蔽。
瀑布飞流,在山岩之间雨点落下,怪松都长满了石缝的根基。
幽奇景色各得其雄长,用一个字来赞美它必须更深入地讨论。
注释:西阁楼上,灯光映照在危岩上,形成了两三间房屋。短竹疏窗,窗外的笑声显得闲适自在。 昏黑群峰但无睹,下方应讶火铃还。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夜晚景象。首句写西阁之景,“危岩结构两三间”描绘出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岩石之间隐约可见几间简陋的屋子。第二句写屋内之人,他们坐在竹制窗户前,与外界隔绝,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第三句描绘了夜幕降临后,山下群山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
诗句翻译: 三寺纪景戏作排律五十韵 屐齿抛来久,风尘二十秋。 千峰欣共赏,三刹快相留。 西阁依云卧,龙泉尽□游。 净瓶窗外得,螺黛海中浮。 磐石龙馀尾,松门塔在眸。 狮鸣钟向口,象卧鼻垂头。 双牖东堂爽,层阶佛座幽。 数椽弥勒殿,万卷藏经楼。 日饮濯缨水,闲听唤妇鸠。 漱琼书可拓,符吐义当求。 试觅南泉道,桃花几误刘。 言寻祖越寺,蝶梦顿忘周。 群岳真堪锁,松坡果不侔。 轮囷扪太极,欹侧驻高邱。
【注释】尔辈:你们。殊堪羡:实在令人羡慕。先生:指作者自己。卓荦:超拔出众。优游:悠闲自在。僧指:僧人指点。筇扶:手杖支撑。采采:采摘。麦浪:指稻田里的波浪状的麦浪。烹茗:煮茶。石桥:地名,即石桥镇。倾壶:斟酒。枫树:枫树。九曲:曲折的道路。缥渺:模糊不清的样子。峰对:山峰相对。关门:山口。尖多:峰顶尖锐。笔架:山峰形似笔架。炷香:点香。云篆:香烟缭绕如云。坡绣:山坡上的锦绣般景色。鹦鹉飞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龙泉之龙去为霖,泉不自润收清音。” - 龙泉的水神(龙)离开了它的地方,去降雨滋润大地。泉水因此不再自行流淌,变得宁静而清新。 - 注释:龙泉是山名,位于浙江绍兴市诸暨市。这里的“龙”指的是龙泉山的山神。 2. “朅来招提已三至,流水空对无弦琴。” - 这已经是我来此多次了,每次来到这里只能看到清澈的流水,对着它仿佛有一把无弦琴。 - 注释:招提是梵语“禅”的音译
【注释】 天府:指四川省。崇山:高山。医闾关外壮;指四川的崇山峻岭,位于医巫闾山外,十分雄壮。长白:指黑龙江上游的长白山。遥拱揖:远远地拱手相迎。两京:指北京和西安。此屏障:作为屏障。管领:管辖。西来蜂:指蜜蜂。稽首:跪拜,叩头。若崩角:像倒塌的山峰。后先不相让:形容山势险峻,高低错落有致。开辟初:指开天辟地之初。今之王:指现在的皇帝。 【赏析】 《过医巫闾山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
仙人台 天风吹轻衣,缥渺立绝顶。 棋声若可闻,欲上梯痕迥。 俯视屏障开,层叠青碧醒。 万象罗吾前,所历皆炯炯。 注释: - 仙人台: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传说中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 天风:指山上吹来的凉爽的风。 - 缥缈:形容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 棋声:可能是指山间传来的棋局声音。 - 梯痕:指攀登到山顶时留下的阶梯痕迹。 - 屏障:比喻山峰如屏障般高大。 - 青碧
【注释】: 青山:指山峦,这里泛指自然。沧桑:世事变化或岁月经历。人与泉:人和泉水。流逝:消逝。碑字诏:诏书,皇帝的文告。来兹:来到这个地方。片石:一块石碑。功非细:功绩不细微。探奇:探索奇妙之处。千山:指连绵不断的山脉。稽古:考察历史。兴替:兴亡更替。坐卧读其间:在这里坐下来读书。半皆隆嘉岁:一半是美好的年华。尤多万历年:尤其有超过万年之久的时间。衰晚:年纪老迈。恣壮丽
书汪氏双节传后 二女同居多异志,两贤相遇真家瑞。 家瑞偏逢变坎坷,贤女空悲共憔悴。 汪君同室曰王徐,浙水清门著节义。 自昔之子号宜家,厥后良人厄远地。 瞻望母兮目岂瞑,哀弱子兮孤谁寄。 庄姜戴妫无猜嫌,赵姬叔隗均礼谊。 含悽且作未亡人,戮力同肩未了事。 风雨冥冥虓虎惊,篱壁萧萧魑魅肆。 凛冽冰霜足御侮,殷勤针黹还供匮。 冬夜夏日寒暑长,机筐书箧无时置。 高堂终年子有成,地下报君妾无愧。
【注释】 《寄穆斋》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诗的首联写雅兴犹在,贤劳已共知;颔联写更寻樵径去,相约食瓜时;颈联写真面须重认,深根可自披;尾联写杨声闻戛戛,泉响和澌澌。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冬春之交,王维从长安赴终南山探望隐居的好友裴迪。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山中写给朋友的信中写下的。 前四句“雅兴应仍在,贤劳已共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雅兴指高雅、清逸的兴致
寄穆斋烦拓雪庵碑四首非关旧事欲翻新,往迹应怜扑面尘。 不辨元隋俗士误,何知今古野僧淳。 神如相护踪犹在,石不能言字可循。 同志于思今暇否,但邀偕往不须询。 注释: 1. 这首诗是写给穆斋的,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事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诗歌通过描绘雪庵的景象,寓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2. “非关旧事欲翻新”,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旧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诗人想要重新审视和思考它们
自隆阜岭至七岭 轻云疏雨洒郊坰,野旷天高眼乍醒。 草色初分深浅碧,峰头遥露短长青。 轮蹄已洗千山水,烟霭犹藏五寺形。 二十馀年成阔别,漫将尘事述山灵。 注释: 1. 轻云疏雨洒郊坰:形容天气晴朗,天空中的云朵稀疏而明亮,雨水轻轻洒落在郊外的原野上。 2. 野旷天高眼乍醒:形容视野开阔,天地相接的感觉让眼睛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3. 草色初分深浅碧:描述草地的颜色由浅变深,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绿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理解其意思;然后注意诗歌的写作手法,如本诗“咏千山”属于借景抒情,要结合具体景物分析;接着注意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用典,炼字等,最后再概括作答。本题中,“玉勒朱旗”是借代朝廷,“茅堂石径”是写景,描写的是作者隐居生活的情景;而“孝思”“睿赏”则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的决心
【注释】 咏千山诗二首:这是作者在康熙四十八年至四十九年间(公元1709—1709年)所作的一组七言古诗。 高山天作帝王州,长白尊居望莫由。 一石一泉皆化育,千华千顶孰雕锼。 水无四渎原依海,山不三公岂屑侯。 擅胜生辉应有日,豳岐翘首翠华游。 【赏析】 《咏千山诗》是诗人对千山美景的赞美。第一首写千山之高峻,以高山为天作的帝王州,以长白山为尊居;第二首写千山之秀美,以千花为千顶,以水为千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题郁州崇安县玉虹洞》,全诗如下: 吐符应生 绣衣题刻郁崇冈,铁画端严历岁长。 降岳文宗周大雅,吐符词铸汉中郎。 应惊翠巘横坤轴,岂识飞神出震方。 注目峰头思一解,濯缨泉水自汤汤。 注释: - 吐符应生(吐符:吐出符咒): 吐出符咒,产生感应。 - 绣衣:古代官员的官服,以丝线绣成图案或文字,代表官职和身份。 - 降岳文宗:指皇帝亲临,对国家大事有重大影响的时期。 -
【注释】: 祖越寺:位于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境内,唐代时为道教名山。 峰外奇峰一上松:峰外有一座奇特的山峰上有一棵松树。 神仙应向此间逢:神仙应该在这里遇到。 穿林风劲来香象:树林中风吹得很紧,传来了象的声音,这里用“香象”比喻松涛阵阵。 守洞云深啸老龙:山洞里云雾缭绕,发出龙吟之声,这里用“老龙”比喻山中古木。 玉匮流传黄帝事:玉书记载着黄帝的故事。 青城仿佛丈人封
来鹤亭 襄平城郭近山垠,丁令归时华表存。 五刹不闻留姓字,千年何独觅儿孙。 灵波渺渺云烟幻,僧塔累累草树繁。 谁共青山不生灭,鹤来应为问真源。 【注释】襄平:地名,今辽宁辽阳,有古迹遗址。丁令:指丁令威,相传为辽东人,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五刹:指佛教建筑的五种形式。“五刹”是佛寺的一种称呼,包括殿堂、楼阁、廊房等建筑物。“五刹不闻留姓字”,意为寺庙中没有留下什么名字。留姓字:在寺庙中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