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青玉树,谁作赤霞匀。
老至翻能媚,秋深欲当春。
无风宵亦坠,着露晓尤新。
何事悲萧索,寒光自照人。

【注释】

不知:不知谁。青玉树:即《楚辞·招隐士》中“余不忍为此态也,愿托清魂于太阴之侧兮,乘浮云而飘然”中的“青玉案”,这里泛指树叶。谁作:谁做的。赤霞匀:红霞一样的颜色。

老至翻能媚:到了老年反而更妩媚。

秋深欲当春:秋天深了仿佛春天就要来了。

无风宵亦坠:没有风晚上叶子也会掉下来。

着露晓尤新:早晨露出水面的叶片更加新鲜。

何事悲萧索:为什么会感到萧索凄凉呢。

寒光自照人:冷清的月光照着自己。

【译文】

不知道是谁把树叶染成了红色。

年老的人反而更显妩媚。

在秋天的时候仿佛春天就要到来。

晚上没有风,树叶也会落下。

早晨露出水面的叶片更加新鲜。

为什么我会感到萧索凄凉呢?

只有那寒冷的月光照着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树叶的变化,抒发了诗人的感秋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开头两句写红叶的色、状,为全诗蓄势,并由此引起下文。这两句是说,我不知道是谁把树叶染成了红色,也不知道是谁让树叶变成了一片片红色的枫叶,就像红霞那样。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秋风拟为人的手,有意识地给树木涂上了红色,使树叶显得娇艳动人,富有诗意。

中间两句写树叶的变衰。诗人从红到落,描绘了红叶由盛到衰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秋风的特点。这两句既是实写,也是比喻。诗人以红叶比喻青春,以秋深比喻暮年,以落叶比喻衰老,用“反能媚”“欲当春”等词来说明虽然到了老年,但依然可以保持着青春时的妩媚和活力。

后四句主要表达的是诗人面对萧瑟秋景时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人以“无风夜坠”来形容红叶随风飘落的情景,又以“露晓尤新”来描绘红叶经过一夜的露水之后,清晨仍然显得新鲜娇艳的景象。然而,尽管红叶在一夜之间经历了从坠落到新生的过程,诗人却感到萧索凄凉,甚至有些悲伤。诗人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在他看来,红叶虽然美丽,但是终究是短暂易逝的,就像人生一样,不能长久。因此,他不禁产生了一种悲凉之感。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议论和感慨。诗人以“何事悲萧索,寒光自照人”来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这里的“寒光”既指红叶发出的光辉,也暗喻诗人的孤独寂寞。因为红叶虽然美丽,但终究只是短暂的一瞬,所以诗人才会感到萧索。同时,红叶虽然经过了一夜的露水,但早晨仍然显得新鲜娇艳,这也使得诗人更加感伤自己的孤独寂寞。

这首诗通过对红叶的描绘和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