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理轻策,咫尺阻长河。
是时当伏秋,激浪涌嵯峨。
中流风怒号,嘘吸愁鲸鼍。
同侣皆动色,将伯欲如何。
舟子谈笑馀,顾视颜愈和。
扬帆复理楫,枕席恬然过。
始知镇定力,可以靖风波。
谋事苟若是,经营岂在多。

【注释】

  1. 晨兴理轻策:早晨起来收拾轻便的马具,准备出门。
  2. 咫尺阻长河:说距离很近,却有很长的河流阻挡。
  3. 伏秋:农历九月。
  4. 激浪涌嵯峨:激流冲刷着山崖峭壁。
  5. 中流风怒号:在河中间,狂风怒吼。
  6. 嘘吸愁鲸鼍:大风呼啸着,好像把鱼和鳄鱼(古代传说中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吓走了一样。
  7. 同侣皆动色:同伴们都露出害怕的脸色。
  8. 将伯欲如何:将要怎么办呢?
  9. 舟子谈笑馀:船夫们在谈话之后余下来的时候。
  10. 顾视颜愈和:回头看看自己的脸色更加温和了。
  11. 扬帆复理楫:扬起船帆,又整理桨。
  12. 枕席恬然过:船平稳地经过。
  13. 始知镇定力:开始知道保持镇定的能力。
  14. 可以靖风波:能够平息风波。
  15. 谋事苟若是:办事只要像这样就行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渡河的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晨兴理轻策,咫尺阻长河”写出诗人清晨起来收拾行装、准备出发的心情。然而,就在出发前,诗人却发现河水阻碍了前行的道路,他感到十分无奈。
第三句“是时当伏秋,激浪涌嵯峨”描写了天气情况。伏天刚过,秋天到来,黄河水位上涨,波浪汹涌。这里描绘出了黄河在特定季节下的壮观景象,为后文的写作铺垫。
第四句“中流风怒号,嘘吸愁鲸鼍”进一步描述了黄河的气势。风在大浪中咆哮,好像要把所有的恐惧都吹走。诗人用“嘘吸”形容风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河的威力。同时,也暗示了渡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
第五至六句“同侣皆动色,将伯欲如何”,描绘了其他同伴们因担心被波涛吞没而露出害怕的表情。他们面对这样的险境,不禁产生了恐惧和担忧。诗人通过这些描述,传达出自己内心的坚定和勇敢。
第七句“舟子谈笑余,顾视颜愈和”展现了船夫们乐观的态度。虽然面对危险,但他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反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困难,这让人感到欣慰。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难的不畏惧。
第八句“扬帆复理楫,枕席恬然过”,诗人决定扬帆前进,继续完成渡河的任务。这一举动表明了他在面对挑战时的冷静和果断。而第九十句“始知镇定力,可以靖风波;谋事苟若是,经营岂在多”,则揭示了渡过难关的诀窍在于保持镇定和自信,不必过于计较成败得失,只需尽力而为即可。
整首诗通过对渡河过程的细致描写和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刻画,展示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敢,以及他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